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297 不要輕易得罪醫學生(求訂閱,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97 不要輕易得罪醫學生(求訂閱,求月票) (1 / 3)

投完ICIN2F/Cl的最後一步反應,許秋開始處理IDTT第一步的反應產物,也就是中央苯環(B)上連線兩個酯基的TTBTT結構。

點板展開劑用的是1:1體積比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結果顯示,主要產物點比較深,產率應該不低,畢竟合成了24個小時以上。

許秋判斷,這種需要較長反應時間的反應,或許比較適合微波反應器,估計能夠縮短不少的反應時間,之後可以試一試。

鄔勝男之前也是有過柱子的經歷,但沒有用過這種高階的高壓液相色譜機器,都是手工過柱子,過一個柱子可能要花費一天時間的那種,她現在看到這種機器,自然是兩眼放光,驚呼“居然有這種神器”。

之前這個反應產物停留在過柱子的前一步,已經完成了拌樣,現在可以直接上柱。

許秋從之前用過的一次性空白柱中,挑選了兩根還比較乾淨的出來,和鄔勝男一起完成裝樣。

說起來,這種一次性的空白矽膠柱,許秋之前聯絡了廠家,本來想買一批的,畢竟用起來很方便,但打聽到價格,大的幾百軟妹幣,小的也要好幾十軟妹幣,想了想,還是沒有買,自己填柱子最多多費十分鐘的時間,就能省下幾百塊錢,還是給魏老師省點經費吧。

裝好柱子後,許秋一邊操作儀器,一邊給鄔勝男講解:“我們這臺高壓液相色譜儀,可以實現3060毫升每分鐘的流速……”

採用的溶劑參考了點板時的展開劑,A/B溶劑分別選擇了二氯甲烷和石油醚。

過柱子比較順利,許秋和鄔勝男兩根柱子,一共耗時三個多小時,產物均分離、提純完畢,得到的兩種材料,最終產率均在80%左右。

在此期間,許秋同時提前重蒸了四氫呋喃(THF)溶劑,並做好了下一個反應的準備工作,韓嘉瑩從低溫物理實驗室那邊打了液氮歸來。

許秋也拿到了學妹H21和H22體系的器件效率,同時引入硫原子和噻吩側鏈的H22給體材料,效能更佳,和學姐的IDTT(EH)ICIN受體單元結合,最高效率達到了7.62%。

雖然效率的提升幅度相較於H1x以及原初的FTAZ材料並不大,但是更重要的是豐富了給體庫的選擇,之後有新的受體材料出來,一下子就可以和一大批給體材料進行結合,更容易取得效率的突破。這種對於材料的最佳化很難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試錯。

有了液氮,許秋繼續IDTT單元的第二步合成,低溫反應,用正丁基鋰引入側鏈以及羥基。

在有機合成領域,想要達成同樣的一步反應,有著不同的途徑,就比如這一步,文獻中也有人用到了格式試劑,也就是用含鹵化鎂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取代正丁基鋰的作用,條件比較溫和,是在THF回流溫度下進行的。

不過,他們利用格式試劑反應的產率比較低,只有30%左右,再加上,許秋對於涉及正丁基鋰的低溫反應比較有經驗,因此他沒有貿然更換反應條件。

鄔勝男倒是第一次使用正丁基鋰,許秋便先做了一番示範。

首先,用液氮和無水乙醇在碗狀杜瓦瓶中攪拌,得到可維持約零下78攝氏度的低溫裝置。

然後,將2.4克,即10毫摩爾的1溴4己基苯,溶於30毫升重蒸過的THF溶劑中,並將反應瓶在攪拌的條件下,置於零下78攝氏度的條件下的低溫裝置中。

接著,將4.2毫升,即10毫摩爾的正丁基鋰的正己烷溶液(濃度為2.4M),透過注射器一滴滴的緩慢注入反應瓶中。

維持低溫、攪拌一小時後,將IDTT單元第一步合成的約1毫摩爾的產物,溶於80毫升THF溶劑中,一滴滴的緩慢注入反應瓶中。

最後,讓反應容器的溫度緩慢回升到室溫,並攪拌過夜。

相比於之前丙二腈涉及到氰化物的反應,正丁基鋰的低溫反應投起來,許秋就輕鬆多了,只需要注意在抽取正丁基鋰溶液的時候,不讓它在空氣中自燃就可以。

反應順利完成,許秋朝旁邊的鄔勝男說道:“這個反應搞定了,我們繼續處理ICIN衍生物的反應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