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帝手裡不掌握軍權,那麼改革就極難進行。
這一次,將一些人殺怕了,但這只是暫時,那些人,一定會謀劃更激烈的反抗,甚至是造反,也並非不可能。
所以,這一定要皇帝手裡有兵可用。
只要皇帝掌握了軍權,手裡頭有一支強軍,那些人,就不敢輕舉妄動。
“陛下,小侄斗膽認為,自土木堡之變以來,這軍權,就完全到了文官們手裡,曾經為陛下統帥軍隊的五軍都督府,就成為了一個擺設。
皇家的帝王心術,似乎在這裡,失誤了。
曾經,五軍都督府掌軍,戶部和工部掌軍隊供給,文武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關係。
現如今,兵部掌軍,戶部和工部掌軍隊供給,這權力,就全部到了文官們手裡。
雖然,皇帝還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可是,文官們要制約皇帝,其實很簡單。
另外,就算文官們對皇帝忠心耿耿,可是,文官們推崇的兵器入庫、馬放南山的休養生息之策,加上軍戶制已經遭到貪官汙吏的嚴重毀壞,我大明的軍備,已經十分地鬆弛,這種情況之下,一旦發生叛亂,大明的江山社稷,危矣!”
弘治皇帝出離地沉默了,事實上,軍備鬆弛這個問題,弘治皇帝早就意識到了。
他從即位以來,就已經在整治軍備,加強軍屯,改革軍官選拔制度,任用賢能了。
這也是馬文升一大把年紀還在東北西跑的原因;這也是弘治皇帝重開武舉的原因;這也是李兆同建議李東陽保王越,弘治皇帝同意李東陽去甘州安撫王越的原因。
但是他也很清楚,他做的這些,只能緩解,並不能治本,大明的軍政,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就是守衛京師的京營,都依然存在很大的空缺。
可是,弘治皇帝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軍政改革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哪方利益沒照顧好,出現造反,大明的江山社稷,就更加危險了。
“陛下,您手裡,必須掌握一支強軍,這樣,才能鎮壓住不軌,讓那些心懷叵測之輩,打消對您、對大明、對皇權不軌的心思。”
李兆同繼續慫恿道。
“你說的這些,朕何嘗不明白,可是,這支強軍從哪來,朕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啊!”
弘治皇帝感慨的說了一句心裡話。
“陛下,如果是以前,小侄也不敢說有辦法,但是現在,小侄敢說,辦法,還是有的。”
李兆同再次蠱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