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朝航海王> 第10章 大明最強外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章 大明最強外戚 (1 / 3)

皇帝是一個極需要自律的職業,歷史上的好皇帝,不是他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是他更會自律,更會控制住自己的慾望。

因為皇帝的職責是治國,整個國家的興亡都繫於他一人身上,對整個國家而言,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想當一個好皇帝,很難!因為你連一些普通老百姓所能有的慾望都不能有。

舉個兩個相反的例子,春秋時期的衛懿公,沒有什麼劣跡,就愛養幾隻鶴。

普通人看上去沒什麼問題吧?養寵物而已。

可是衛懿公最終鬧得民怨沸騰,國破家亡。

而與他相反的例子,千古聖君李世民,同樣愛養鳥,可他聽了魏徵告訴他衛懿公養鶴亡國的例子,他就把鳥兒全部放飛了,從此不再養鳥。

他是不愛鳥了嗎?不是!他是懂得自律,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

這就是千古聖君的行事準則!

弘治皇帝是個好皇帝,但肯定算不上千古聖君,所以,他自然沒有李世民那般變態的自律能力。

當然,他還是可以的,他也沒有像李隆基那般得意忘形,從此君王不早朝。

龍顏大悅之後,弘治皇帝只是暫停了處理政務,給自己放了個假,隨心所欲一次,帶著自己的大臣,來一場公費出遊——

他想去西山看看。

他很好奇西山的運作情況,他也想順便在路上看看百姓在他治下的生活狀況。

崇文門外街距離西山五十多里,這一路過去,如果不停留,以馬車的速度,也要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

弘治皇帝想順便考察民情,自然不可能不停留。

實際上,他們一行人,在走出廣寧門的時候,就停了下來。

因為他們在這裡遇上了一群不像流民的流民。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大明朝廷給流民的定義是:年飢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

弘治皇帝遇上的這群人,精神狀態尚可,不像是以往那樣隨時可能餓死的流民,可他們是他徙者,也就是沒有路引,違反了保甲制的逃戶,所以按照規定,他們就是流民。

那他們是來幹嘛的呢?

那當然是來找工作、討生活的了。

西山煤業,在京師外城的兩大城門口,也就是廣寧門和廣渠門門口,設立了招工點。

這些人,都是慕名而來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