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雅騷> 第五百零七章 蝴蝶的翅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零七章 蝴蝶的翅膀 (2 / 2)

另有一些官員如孫承宗、張原、戶科給事李奇珍、浙江道御史楊鶴等人則上書力挺杜松。認為杜松以孤軍力抗建奴五萬精騎,讓奴酋各個擊破的陰謀沒有得逞,居功至偉——

到了十九日午後,兵部又收到最新戰報。清河路前鋒賀世賢所領五千兵在赫圖阿拉南面山谷遇伏,傷亡三千餘人。副總兵賀世賢傷重不治;東路劉綖在阿布達裡岡北與建虜激戰受困,韓原善率部赴援,敵乃退守赫圖阿拉與費阿拉二城,此戰東路傷亡六千餘眾,殺敵獲首級亦五千餘,降賊的原撫順遊擊李永芳被擊斃。

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猛烈抨擊楊鎬,指責楊鎬延誤進兵日期,以致建奴能從容調集兵力專攻撫順一路,又指責楊鎬軍令錯亂,清河一路為何不能與開原路合兵一處,把建奴主力阻截在扎喀關外予以殲滅,反讓建奴退回橫崗又接連伏擊清河路與寬甸路,豈非不加傍哨、軍令失措之故?

趙興邦是齊黨骨幹,東林盡黜之後,三黨掌權,尤以齊黨勢大,但沒有了東林這個共同的對手,三黨之間也產生嫌隙,就是一黨之中也有了齟齬,趙興邦就因為周永春擢升為右僉都御史而對方從哲心懷不滿,所以抨擊遼東戰事極為尖銳,同時他也代表了京城士庶急於求勝的輿論,還有,趙興邦也是揣摩萬曆皇帝的心意,萬曆皇帝對此次四路出兵極為關切,期待大捷,對現在這種局面當然是很不滿意的——

果然,三月二十日,萬曆皇帝下詔切責楊鎬,命令四路大軍合兵一處,定要攻下赫圖阿拉,兵部再發小紅旗催戰。

張原上書反對匆忙催戰,建奴主力俱在,又有科爾沁蒙古和東海女真諸部相助,要想剿滅建州女真絕不可能一戰成功,今杜松部與劉綖部已重挫賊鋒,杜松部可回屯瀋陽,重築撫順城,招攬遼民,加強戰備;而劉綖部則重拓寬甸六堡,逼迫建奴退守,繕垣城堡,備芻糧,修器械,以遼人守遼;開原一路乃河東根基,應重兵鎮守,聯合北關葉赫隔斷建州與蒙古諸部的往來,而我大明對蒙古則加以恩撫,如此十年,建州必滅,遼東邊患息矣——

萬曆皇帝對張原的奏疏不予理睬,朝中官員對張原十年平遼之策也大多不以為然,十年太久,只爭朝夕啊,就連京城民眾對這位張狀元也多有非議,說四路大兵好不容易調集到遼東,不一鼓作氣滅了建州老奴,卻要進行長期戰備,這不是勞民傷財嗎,你張狀元是錦衣玉食,全不顧老百姓死活啊!

張原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

四月初一,遼東戰報傳來,劉綖與朝鮮聯軍進攻赫圖阿拉,與代善、皇太極的旗軍激戰,卻遭蒙古騎兵襲擊後路,明軍與朝鮮軍隊的火器又遭遇強逆風,起不到作用,明軍陣營被建奴鐵騎攻破,所幸朝鮮步兵奮力搶佔戰場高地,掩護了明軍,奉命進攻費阿拉的韓原善撤圍率兵來援。東路聯軍才得以保全,此戰東路聯軍損失慘重,劉綖部傷亡七千餘人,劉綖義子游擊劉招孫為救義父力戰而死,朝鮮副元帥安汝訥被冷箭貫穿腦袋而死,朝鮮軍傷亡三千餘人,斬首建奴一千三百級,擊斃虜賊大將安費揚古,重傷奴酋之子洪臺吉——

因進攻不利。傷亡過大,劉綖已率軍退往固拉庫崖,韓原善領兵退出鴉鶻關,杜松與馬林的大軍在扎喀關與建奴度交戰,互有傷亡。楊鎬擔心奴酋聯合蒙古趁開原和北關兵力空虛時逆襲,命馬林回師開原駐守,葉赫大貝勒金臺吉箭傷不輕,與布揚古率眾返回北關,杜松也退往瀋陽,四路大軍至此全部入邊,有八千名去年被擄去的漢民隨同大軍回到遼陽——

萬曆皇帝對這樣的結果顯然是很不滿意的。此番從全國抽調精兵良將,他還撥了內帑銀十萬兩助餉,卻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不消說以後還要花費大量遼餉。已經有御史反對全國田畝加派遼餉,又要求撥內帑,這讓多病的老皇帝很氣惱——

四月初三,遼東巡按陳王庭上疏彈劾劉綖殺良冒功。劉綖上回報稱斬獲建奴五千餘首級並擊斃叛將李永芳,其實這五千多首級有不少是從赫圖阿拉逃出來的漢民。劉綖部下為爭軍功,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殺死,李永芳也非劉綖所殺,而是死於建奴內亂。

萬曆皇帝大怒,命兵部和都察院審察楊鎬和劉綖,兵部擬將楊鎬和劉綖召回京城問罪,以熊廷弼代替楊鎬,熊廷弼十年前曾巡按遼東,在遼數年,核軍實、杜饋遺,便得遼東風紀大振,而且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屬於楚黨,吏部文選司郎中王大智力薦熊廷弼代替楊鎬,但內閣首輔方從哲竭力為楊鎬轉圜,說遼東局勢未穩,援遼將士去留未定,離亂的遼民要安置,還須楊鎬主持大局——

次輔吳道南也上疏懇請不要更換楊鎬,萬曆皇帝這才下旨讓楊鎬繼續經略遼東,同時免去楊鎬左僉都御史的兼職,劉綖則下獄問罪。

因為楊鎬去留之事,方從哲與楚黨生了嫌隙,又因兵科給事中趙興邦與周永春的矛盾,齊黨也沒有以前那麼團結,自去年京察盡逐東林官員之後,沒有了共同的政敵,三黨之間的矛盾紛爭也開始顯現。

……

四月二十一,已率軍退回寬甸的劉綖得到錦衣衛赴遼東拿他入京問罪的訊息,不堪受辱,效李廣自盡而死。

遼東大會戰無功而返,從各地抽調的援遼將士大部分要返回原駐地,東路軍由四川、山東和南京的軍隊組成,劉綖死後,川軍由副總兵江萬化率領返回四川,其餘山東、南京的兵馬也陸續返回原駐地,至於朝鮮軍隊,萬曆皇帝特遣使者至寬甸對陣亡的朝鮮將士予以撫卹,朝鮮軍隊於五月初渡鴨綠江歸國,徐光啟到義州迎接慰問;

杜松從延綏帶來的六千步騎傷亡近三千,餘眾留駐瀋陽,重築撫順關,杜松取代李如柏任遼東總兵,李如柏之弟李如楨任副總兵,這是朝廷為安撫李氏家族作出的任命,李成梁雖已去世,其子侄家丁在遼東依舊有很大勢力;

清河路韓原善所部大都是從遼陽、靉陽、廣寧調集的軍隊,現在都歸杜松統領,各歸本鎮駐守,加強戰備,以防建奴再來劫掠——

萬曆四十六年的這次遼東大戰明朝軍隊共計死亡一萬九千餘人、重傷一萬四千人,而斬獲的後金軍隊首級共計七千八百有餘,重傷的也應在五千以上,實際上四路明軍擊斃的八旗軍人數應該比斬獲的首級為多,因為有些屍首被後金軍搶回去了,所以說後金八旗軍傷亡雖比明軍少,但對總丁戶還不如大明一個州郡的後金來說,這樣的損失已是極為慘重,八旗制度幾近崩潰——

號稱後金開國五大臣中的安費揚古斃命、額爾都傷殘,再加上在鳳凰山被張原的使團擊斃的扈爾汗,五大臣已去其三,奴爾哈赤元氣大傷,原被關押在北京錦衣衛獄中的納蘭巴克什也被處斬,因為留著徒費口糧。

……

五月二十七,傷愈後升任遼東軍千總的穆敬巖派麾下兩名軍士來到京城送信,問路找到李閣老胡同張狀元寓所已經是午後,卻見寓所內十餘個僕佣忙忙碌碌在搬運器物,一問才知張狀元就要動身去廣東——

武陵走過來問這兩名軍士從哪裡來,得知是穆叔派來的信使,大喜,說道:“且喜來得巧,要是晚到一日,我們就離京了。”

張原不在寓所,穆真真牽著小鳴謙出來見這兩位軍士,問知爹爹穆敬巖已升任千總,自是歡喜,因為即將離京南下,穆真真趕緊去寫回信,她並不知穆敬巖在戰場上受重傷之事,穆敬巖叮囑送信的軍士不許說。(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