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張裔何如?”諸葛亮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之人,說道。
“張裔?”
霍峻眉頭皺起,說道:“張裔雖幹理敏捷,但僅為戶部曹,安能代孔明之職?”
張裔具有大才自被諸葛亮賞識以來,幾年間越級升官。在實施六部曹之制之後,諸葛亮更是力排眾議,推舉張裔出任戶部尚書。
當下出霍峻意料的是諸葛亮打算重用張裔,讓他代諸葛亮掌事。
“張裔之才不弱承明、元嘆,二者各有任職,不宜代掌臺閣。今以才學而觀之,張君嗣當能代亮執掌臺事!”諸葛亮力薦道。
霍峻沉吟少許,問道:“馬季常掌吏部,莫不可替張裔?”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亮欲讓季常卸掌吏部,以射聲校尉職出任參軍長吏,輔亮北伐荊宛。至於吏部尚書,亮願聽仲邈舉薦人選。”
說著,諸葛亮補充說道:“若仲邈有留掌臺事之人選,君可但說無妨!”
蓋是敞開心胸說話,霍峻考慮一二,說道:“孔明以為梁州刺史蔣公琰如何?”
“蔣公琰?”
諸葛亮蹙眉而思,點評說道:“蔣公琰為社稷之才,能治萬里之土,為政以安民為先。仲邈欲以蔣琬任吏部尚書,當能合諸君之脾性。”
推舉掌事人考慮的內容太多了,諸葛亮之所以讓張裔掌臺事,主要是考慮到張裔無朋黨,他必須依靠吳楚士人治事。
霍峻選蔣琬出任吏部尚書,代他負責臺閣之事,更多是考慮到蔣琬的能力與身份。
蔣琬與潘浚有親戚之關係,霍峻曾為其舊舉主。而諸葛亮理政時,非常欣賞蔣琬,在蔣琬轉任梁州刺史前,諸葛亮破天荒地舉蔣琬為茂才。
蔣琬在南漢朝中屬於是多方面都有關係之人物,其若掌臺閣之事,不管是從資歷上,亦或是接受度上,明顯更比張裔合適。
諸葛亮思索少許說道:“仲邈所薦蔣公琰實為合適之人選,但承明與其有親,令公琰代掌臺事,恐會不妥!”
“不然!”
霍峻解釋說道:“公琰治政以公,方整威重,如以其代掌臺事,豈會徇私枉法!”
“不如這般!”
諸葛亮說道:“仲邈舉公琰為大司馬長史,而後其兼侍中、吏部尚書。亮舉張裔為丞相府長史,以越騎校尉、戶部尚書,代理朝事。”
說著,諸葛亮笑道:“我與仲邈二人理臺事,今僅讓一人代掌恐有不妥。你我共同舉張裔、蔣琬,代你我二人代掌臺事,亮以為可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