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名為輔弼,實為開創的臣子,軍中上下盡數為其黨羽,劉禪不可能感受不到壓力。
天子雖為天子,但遇到霍峻依舊要矮一頭。僅是有諸葛亮的庇護,以及霍峻行為的剋制,劉禪才得以天子見人。
在劉禪坐在階上,為霍峻病逝而悲傷時。諸葛亮已是眼睛含淚,抬手擦拭眼角。
“仲邈天縱奇才,今時薨于軍,斷天下之羽翼。”
諸葛亮雖知遇劉備得以施展才略,而霍峻卻為他的知音。霍峻不僅懂他善兵略,更能與他協力同行。
在霍峻主政時,面對自己建議,常能謙虛納諫。為了天下,更是分兵與他北伐。
今霍峻去世,猶如主樑斷裂,讓諸葛亮哀嘆不已!
因經歷的生死太多,諸葛亮反而快速調整心情。
“陛下,今下當務之急,需追封相國,擇禮下葬。”諸葛亮說道。
劉禪從階上爬起,幽嘆說道:“相國於天下有功,今功盛而薨,朕需為其扶棺。”
“其安葬之禮,效霍光故事如何?”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以帝禮下葬,賜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發材官輕車禁軍五校士軍至惠陵,以送其葬。”
“霍光功績不及相國,相國葬禮當高於霍光。”劉禪說道。
“陛下之意是?”
劉禪惆悵說道:“刻像於惠陵,以效仿先人。然棺槨不與先帝同葬,另起陵墓,位高諸侯王,禮次帝陵,以帝禮下葬,另起鄉邑為相國守陵。”
“這怕不符合規矩?”董允說道。
“有何不可?”
劉禪反問道:“相國三伐定中原,鐫功於北海,為何不能享此禮?”
霍峻大勝而歸,劉禪還為封賞而猶豫。今霍峻病逝了,劉禪自當選以重禮待之。
如天下太平之初,劉禪曾許諾霍峻那般,他希望霍峻能成為一代楷模,令後世人瞻仰。
為了希望將霍峻打造為一代楷模,其原因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