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顧雍、蔣琬坐席而拜,神情嚴肅道。、
劉禪語氣沉重,說道:“遷都以來,朕常思如何令天下興盛。昔丞相上疏言,前漢用賢人以興,後漢用小人以衰。而我季漢繼承兩漢之國祚,衰則同兩漢,興則亦同兩漢。”
“如相國所言,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銅為鏡可正衣冠。我朝以兩漢為鑑,以明兩代治國得失。朕已令諸才士修漢末諸雄史,而中漢史暫未修著。今不如委上卿著中漢史,總督諸才士修諸雄史。”
“不知諸卿可有人選?”
諸葛亮考慮少許,說道:“王君有文史之才,不如修後漢史,再督修諸雄史。”
王粲推脫說道:“粲奉先帝令,修著漢末豪傑史,今無瑕顧及中漢史。”
諸葛亮不能理解,說道:“兩史為何不能並修?”
“額!”
王粲苦笑了下,說道:“修漢史以漢史為綱,諸豪傑史以傳主為本,故二者有根本之不同。粲可提供史料,校正文書,但不敢修漢史。”
見王粲理由不太恰當,霍峻開口說道:“子布公閉門治學,今不如請子布公出山,總領修著漢史。且為載我朝得失,可設言行錄,以為永久之制。”
諸葛亮贊同道:“子布有經文之才,可由他總領修史之事。以東觀漢紀為本,修《中漢書》以明漢室之興衰。”
“好!”
劉禪笑吟吟,說道:“朕久聞王君載錄世間豪傑為傳本,日後如有機會,朕願親自拜讀。”
“諾!”
談話間,侍從趨步入堂,奏報說道:“陛下,幷州都督有密奏到!”
“讀!”
因周圍為大漢高官,劉禪也不避諱,直接讓侍從宣讀。
“諾!”
“臣延奏報陛下,軻比能中離間之計,仇殺兼吞步度根。步度根敗逃雁門,太守田豫率兵親迎。今據步度根言,軻比能已令子暾偉則率部討漠北。”
侍從頓了頓,讀道:“朝堂之使向臣求良馬,若是陛下之意,臣上獻良馬。如若擅求,則使非良吏。”
聽著魏延奏報內容,大漢君臣先是驚喜,而後對魏延彈劾使者的行為皆沉默下來。
劉禪為明清白,咳嗽說道:“朕不經沙場,少有狩獵,求良馬無用,此為使者擅自之所為,投君之所好,實乃奸佞之輩,勞丞相下令懲罰。”
諸葛亮微微頷首,說道:“將使者帶至御史臺,交由有司治罪處罰。幷州都督魏延檢舉有功,當另賜錢糧以為賞賜。”
“諾!”
在眾人傳閱魏延書信之時,劉禪主動詢問道:“今步度根降漢,不知相國、丞相欲如何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