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備遠征漠北,霍峻在頹當城駐兵三十幾天,等待南匈奴、烏桓二部僕從軍。
田豫被霍峻拜為護鮮卑中郎將,率輕騎至雲中,向步度根、瀉歸泥二人各徵召帳下千騎,由田豫負責統率。
牽招被封為護烏桓中郎將,向各部許以錢財,額外徵召雁門、西河、太原諸胡三千騎,又從龐統帳下調來雜胡騎兵三千。
牽招、田豫僅招得八千雜胡騎,為了彌補騎兵人數的不足,霍峻將漢騎增至七千人。
建興十年,正月。
一萬五千漢胡騎在頹當城集結後,霍峻聽取各將的建議,在頹當城渡過正月,待二月天氣稍微溫暖出兵。
二月三日,經四十餘天的休整、集結,行軍用度糧草籌備完畢,霍峻遂從頹當城出發,深入大漠,奔襲鮮卑副庭。
在嚮導的指引下,霍峻率漢軍沿著發源於陰山的塔布河行軍,因臨近陰山,得有積雪融化,沿途不缺水源,漢軍配有二馬或是三馬,其行軍速度不慢。
但隨著遠離陰山,戈壁逐漸增多,而霍峻終於明白瀚海為何意。因漠北溫度低,且晝夜溫差大,戈壁上的沙土因有水份緣故,竟會在早晨凍住,形成冰裂紋的戈壁瀚海。
在塔布河即將消失之前,在鮮卑嚮導的指引下,霍峻離開塔布河。其所率漢軍算是徹底深入戈壁大漠,周圍環境不再是常見的草原。戈壁出現的次數漸漸多於草原,水源也在慢慢減少。
但所幸早春時節,戈壁中不缺水源,且漢軍在離開塔布河前,為了防止出現飲用水不足的現象,提前裝了不少水到囊中,由隨行牛、羊揹負。
且因是深入漠北,大軍不可能攜帶過多兵糧,霍峻選擇以牛羊、胡餅為食,且非征戰日子,每日配糧減三分之一。
途中在後世的二連浩特,漢軍遇見放牧的鮮卑部落,其約有千餘帳,被漢軍全部俘虜。
霍峻從首領口中,得知軻比能兩月前到達該部,並從部落中獲取補給。並且軻比能為了施恩,告訴其首領,讓該部日後可以到姑衍山放牧,並向他尋求賞賜。
因再次驗證了軻比能的蹤跡,霍峻大喜過望,愈發堅定了奔襲姑衍山這一戰略目標。
至於如何對待被俘的部落,魏延、丁奉提議將其屠殺,防止走漏訊息。
但蔣濟卻有不同之見,不如將其編入行軍隊伍中,令該部男子在前,為漢軍耳目,防止被其他鮮卑部落探知。
霍峻考慮再三,將該部老弱為人質,令部落的少年為斥候,在大軍前方放牧。
為了安撫該部,霍峻封該部首領折掘拔巴為世襲道都尉,並且賜予肥沃的五原草場。
在威逼利誘下,折掘拔巴選擇為霍峻帶路,並讓折掘部為大軍提供相應的掩護。
有了折掘部指引,霍峻所率漢軍進一步深入浩瀚無垠的大漠,且周圍環境也愈發惡劣,時有大風摻雜沙土,天氣寒冷逼人,沿途水草匱乏。為了減少兵糧的支出,霍峻開始屠宰牛、羊為食。
幸有折掘部指引,在飽受惡劣環境折磨多日下,霍峻所率兵馬至後世蒙古國境內的賽音山達。當地因有水源滋潤,水草肥沃,算是可以讓漢軍好好休息。
在戈壁中既有好水土的地方自有人煙,此地約有千餘帳部落放牧。在折掘部的指引下,霍峻率漢軍萬餘人四面包圍,將其盡數擒殺。
因與折掘部有仇,霍峻為了保持話語權統一,將該部所有男子屠戮乾淨,僅留下懵懂孩童與部落中婦女,而後全部賜予折掘部。
得到實際好處,折掘部並不介意被霍峻捆綁上戰車,部落的人盡心盡力為漢軍掩護。
當晚大軍在紮營時,霍峻在沐浴之後,再次得到好訊息。
大帳內,霍峻用巾帕擱在兵架上時,牽招趨步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