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纛下,司馬懿駐馬於陣前,眺望淇水對岸不斷集結的漢軍,心中多有憂慮。
近日以來,司馬懿日夜深思諸葛亮所為,但卻又始終摸不透諸葛亮的計策。今兩軍即將交戰,唯有希望半渡出擊成功,從而大敗渡河漢軍。
“將軍,漢軍已在南岸列陣,即將渡河下陣,今下是否令大軍後撤?”斥候快馬來報。
司馬懿微微頷首,吩咐說道:“令各部依照軍令,徐徐後撤十里下陣。如待漢軍半渡淇水,則令騎卒衝鋒。”
說著,司馬懿補充說道:“遣人告知軻比能,我軍騎卒如若衝鋒,勞他出騎卒策應,斷不可坐視漢軍安穩下陣。”
“諾!”
少頃,候騎快馬賓士,將軍情告訴軻比能。
當下,軻比能為了解漢軍兵馬虛實,與左右親信出陣,觀望南岸的漢卒。
得見漢軍步騎們簇擁著旗幟,即便以佇列行軍,其隊形依舊是整齊劃一。且行軍佇列朝方陣轉變時,鼓號、旌旗如一,各部寡有混亂,令軻比能不由為之肅然。
揚鞭指著漢軍,軻比能感慨說道:“漢軍為天下勁旅,若無我鮮卑率騎南下,魏人安能及漢軍?”
頓了頓,軻比能笑了笑,說道:“如漢軍主帥為霍峻,我當引騎而走。然今漢人以諸葛亮為帥,是為其軍之短。”
相較名震天下的霍峻,諸葛亮尚不足以引起軻比能重視。今諸葛亮主動渡河,更讓軻比能嘲笑連連。畢竟半渡而擊的戰術,不僅漢人曉得,鮮卑人同樣知道。
步度根挽著韁繩,恭維說道:“單于一統漠南,諸部無不臣服。今如能助魏敗漢,將名動中國。時漢、魏二人無不臣服單于,中國之錢財將盡數可取。”
軻比能得意而笑,說道:“此戰如能勝漢,我兵歸漠南,將能北擊漠北,收取大漠南北。時揮兵向西,令西域諸國歸順,我將功比冒頓爾!”
軻比能有大志,常希望恢復檀石槐的聲勢,以及渴望效仿冒頓建立威震草原的鮮卑帝國。
統一漠南鮮卑與諸胡,可算是建立鮮卑帝國的基石;今介入中原戰事,當是軻比能的第二步。
“單于,司馬懿請我軍後撤十里,待漢軍半渡之時,魏騎將會陷陣衝擊,屆時勞煩單于出兵協助。”侍從說道。
“好!”
軻比能策馬回軍,吩咐說道:“令兩部騎卒後撤十里,為漢軍渡河空出空間。”
“諾!”
一時間,旌旗飛揚,騎卒奔走,不論魏軍步騎,亦或是鮮卑胡騎都在朝後撤軍。而漢軍則抓緊時間,步騎透過十道浮橋渡河,儘快在北岸列下軍陣。
在曹魏大軍徐徐後撤的過程中,忽然間方陣裡有異動。
在大軍方陣裡,劉欽見時機差不多,大聲吩咐道:“快將我軍旌旗捨棄!”
“為何?”
旗兵不明所以,問道。
見旗兵不聽自己安排,劉欽急忙拳打腳踢,罵道:“今左右煙塵滾滾,此為敵軍包抄之舉。我軍前鋒交戰不利,已令大軍後撤。若不速逃,被漢軍追上,安可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