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了不引起魏軍的驚覺,諸葛亮命施然、孟琰率五千無當飛軍北至伏牛山下。
在得知張郃出兵的訊息,施、孟二人果斷率千無當飛軍從河谷小道間,穿越伏牛山,抵達潁水上游。
到了上游,施然勘探多日的地形,決定在距魯陽兩百多里的木札嶺間設伏。
雪沫飛揚,鳥群絕跡,穀道寂靜,河水嘩嘩而流。
木札嶺兩側的密林早已被白雪覆蓋,遠遠望去不見人煙。然在木札嶺之中,漢軍營寨卻分佈在錯落的溝渠、山坳中,軍士在將官的指揮下,隱蔽在叢林中。
半山腰的石臺上,施然、孟琰與左右聊著軍情。
“施將軍,堯山峰嶺險峻,怪石眾多,今何不至堯山設伏,而是至木札嶺設伏。”孟琰有些不能理解,說道:“木札嶺山坡不陡,道路平緩,不比堯山啊!”
“堯山險峻,利於設伏,張郃又豈能無備?”
施然笑了笑,說道:“今反其道而行,引兵至木札嶺,張郃見前途坦蕩無阻,自當有所懈怠,此將有利我軍設伏。”
“施將軍善知兵法,琰深感敬佩!”孟琰恍然大悟,說道。
“丞相在前,然安敢自稱善知兵法。”
施然面露崇敬,說道:“丞相引趙將軍擊洛陽,是為敲山震虎之策,誘司馬懿分兵救駕。今又能料中魏軍行軍方向,可為足智多謀,蓋有孫、吳之略。”
南漢集中全國之力北伐,將曹魏大量兵力牽制住,故京畿中樞空虛。諸葛亮看到這一點,令趙雲出熊耳山,直擊洛陽,無疑是擊中曹叡的命門。
配合南下劫掠河北的鮮卑騎卒,讓曹魏陷入無兵可用的境地,不得不讓曹洪率兵北上,坐鎮河北地區,間接影響了青齊戰場。且還逼司馬懿不得不抽兵救駕,
諸葛亮北伐至今,最精彩的一招就是讓趙雲奇出洛陽,而非與司馬懿繼續對峙。在敲山震虎的基礎上,諸葛亮更是透過分析地理,派出施然翻越伏牛山,出其不意地搶佔潁水小道。
當然了,諸葛亮料中張郃走小道進軍有運氣成分,如果領軍的將領求穩走大道,施然則就難以伏擊到張郃,唯有改變任命,去接應趙雲撤軍。
二選一,諸葛亮賭對了魏軍的救援方向,並且派出施然、孟琰二人阻擊。
“報!”
在二人指點佈陣間,斥候在山嶺間奔跑而來,氣喘吁吁說道:“將軍,魏軍已到二十里外。”
“快!”
施然興奮地捶掌,說道:“我在南嶺,君在北嶺,及張郃率魏兵至此,則引弓弩射之,而後聞鼓以破其軍。”
“諾!”
孟琰不敢耽擱時間,帶著自己左右親信,快速穿過穀道,到達北嶺召集本部兵馬備戰。
在孟、施二人的軍令下,漢軍將士往來而走,動作不小,引得林間鳥兒驚起。所幸冬季鳥兒少,驚起的動靜不算大,未引來魏軍斥候的驚覺。
木札道上,張郃策馬打頭,魏騎緊隨其後。
顯然張郃為了快速進軍,自率騎卒先行,留四千步卒在後。
“籲~”
望著寂靜的木札嶺,張郃隱隱感覺有些不安,問道:“前方為何地?”
“稟將軍,為木札嶺!”
從騎說道:“過木札嶺,再行百里則能至嵩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