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與霍峻保持北伐同頻,諸葛亮連書幾份書信與霍峻,盡述他與司馬懿的交手,分享所知的魏軍情報。
書信快馬先至弋陽郡,透過淮水航行,趕到淮陰,逆行泗水,至下邳,再轉走陸路。中間道路四千多里,秉持人歇信不停的要求,中途更替四名信使,日夜兼程,花費七日送到霍峻手上。
泗水河畔,漢寨連綿而建,守備森嚴。因天寒地凍之故,寨內火盆眾多,便於漢卒取暖。
大帳內,地由氈布平鋪而成,供暖的火盆燃燒木灰,以便讓帳內保持熱氣。
霍峻著襪盤腿而坐,喝著半涼的茶水,瀏覽諸葛亮寄來的數封書信。
“孔明計謀精彩,著弱下手,讓那魏軍疲於應對!”
見諸葛亮的三步操作,一環扣一環,一步緊聯一步,從而成功奪取荊州三郡,這讓霍峻為之讚歎。
“敲山震虎,圍魏救趙,再出魯陽,步步出奇,葛相用兵著實非凡!”蔣濟誇獎道。
說著,蔣濟疑惑說道:“張郃中我軍伏擊身亡,那張雄怎會突然歸降?”
諸葛亮三部戰術中,最後一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多虧是張雄、韓堪獻城歸降。若張雄據守魯陽不降,趙雲雖能劫掠周邊數城,但效果卻難說上多好。
二將的出降,讓漢軍在伏牛山北部有了落腳點,得以屯兵魯陽,便於向四面出擊。而正因魯陽地理關鍵,讓曹叡主動派兵駐守京畿外圍的城郭,嚇著司馬懿率兵速撤潁川,不敢在博望有更多的停留。
霍峻喝了口茶,笑道:“唯利者,豈會將雞卵同放在一個籃子裡?”
“今魏有亡國之象,張郃如何不知?”霍峻猜測說道:“張雄降漢,大概受其張郃指引。君莫忘官渡之戰,張郃臨陣降曹之事。”
論袁紹最恨的幾個人,除了許攸外,大概就張郃、高覽二將了。許攸叛敵通曹,洩露了糧草所在地。
張郃、高覽二將率兵攻曹營,因得知烏巢糧草被焚,直接臨陣倒戈,導致袁軍軍心潰散,逼得袁紹不得不棄營出逃。
今以霍峻的惡意揣測,大概是張郃在臨死前,勸兒子獻城降漢,如他當年臨陣降曹的操作,以換取張氏的富貴。
蔣濟捋須而吟,說道:“多半與都督所料不差,見魏室有衰微之象,特率兵獻城降我。今丞相以潁川太守厚待,餘者有意降漢之人,當會踴躍而降。”
“千金買骨馬爾!”
霍峻放下茶盞,說道:“今孔明率兵至卷城,與司馬懿相峙汝、潁,當有利於形勢。如能再敗司馬懿,或是我軍有所進展,則河南人心潰矣!”
別看曹魏所佔據領土不少,實際以當前局勢而言,曹魏很難再承受得起兵敗。如果一旦有大的兵敗,不論發生在哪裡,都會引起連鎖反應,將戰線推到洛陽。
如滿寵敗於龐統,龐統將能從淮水發兵,兵鋒直指洛陽外圍的潁川、陳留。
或是王凌敗於霍峻,霍峻順濟、荷二水東進,將能把戰火燒到滎陽,甚至兵臨虎牢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