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齊失守,隨著霍峻兵進泰山,趙雲殺至洛陽,加上他中伏兵敗,其河南局勢會惡化成怎麼樣,張郃已是難以想象。
當下能解曹魏眼前之困局,唯有讓霍峻撤軍,或是司馬懿爆種擊敗諸葛亮,亦或是曹真擊退陸遜。
但從目前形勢來看,司馬懿被諸葛亮壓著打,王凌能與霍峻對峙算是謝天謝地,關西局勢有惡化傾向。
不僅於此,軻比能引數萬騎劫掠河北,曹魏四面烽火的形勢。讓張郃深感絕望,他已看不見魏國的希望。且以他的軍事眼光來看,漢遲早會一統天下。
漢既能一統天下,他張氏又豈能隨曹氏一同滅亡?
張氏有他為國盡忠足矣!
他兒子應當在船翻之前,儘快跳到其他船上,以讓河間張氏不受曹魏亡國影響。
“雄兒懂否?”張郃問道。
張雄握住張郃的手,連連點頭,哽咽說道:“兒謹記父親之語!”
說著,張雄補充問道:“以父親之見,兒何時可以降漢?”
張郃用盡全身力氣,聲音低沉,說道:“待漢軍圍魯陽市,雄兒可獻城歸降,之後便聽從漢軍調遣,不可再懷異心。”
聽著張郃的叮囑,張雄眼眶溼潤,緊緊握住張郃的手。
“兒謹父親教誨!”
隨著窗外天色漸漸黯淡下去,房間裡的呼吸聲變淺。在張雄的驚呼聲中,張郃急促喘息了幾下,直接在床榻上去世!
且不言張郃臨終叮囑兒子降漢,當身在洛陽的魏國君臣得聞張郃不治身亡的訊息,無不為之哀嘆。
朝堂上,曹叡面露傷感,嘆氣說道:“今水賊未平,而中道傷亡大將,今之奈何?”
說話間,曹叡更是向眾人發問,說道:“今何人可替前將軍?”
陳群面容沮喪,幽幽說道:“張郃誠為名將,今出師未捷,國無所依也!”
陳群本就為不斷惡化的形勢而憂慮不已,當下張郃在趕路途中中伏身亡,更讓陳群難以掩飾他焦慮的情緒。
曹魏可不是歷史上的北魏或前燕,這兩個王朝一個來自草原,一個來自遼東。他們如果爭霸中原失敗,大不了跑回老家。畢竟那時北魏、前燕漢化未深,依舊保留鮮卑人習俗。
曹魏如果爭霸中原失敗,因根基在中原,他們註定要接受南漢的統治。
魏國有意氣消沉之人,自然亦有自強不息者!
辛毗從席上起身,揚聲說道:“陳司空,何出此言?”
“昔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無武皇帝。及武皇帝駕崩,而先帝受命;先帝駕崩,士人惶恐,言不可無先帝。然我大魏尚有中國之地,區區張郃安能為我大魏之依仗?”辛毗說道。
陳群蓋知自己失言,勉強擠出笑容,說道:“辛君所言甚是,群有失儀態!”
曹叡振作士氣,說道:“今張將軍雖亡,但不影響大局。伊闕關有許將軍坐鎮,趙雲唯有率兵退走。魯陽有兵固守,賊僅能襲擾邊城。”
頓了頓,曹叡吩咐說道:“今張將軍為國死難,我朝當為其追諡,以及厚待張將軍子嗣。”
“諾!”
“陛下仁德!”眾人呼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