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起身走到輿圖前,說道:“今司馬懿固守博望,欲破其兵甚難。然以當下形勢觀之,我軍或可奇出偏軍用武!”
在潦口大捷後北上,漢軍雖取得優勢。但性情穩重的諸葛亮,考慮到肩負牽制京畿之任務,故不敢用兵激進,而是隔淯水與司馬懿對峙。
當下隨著關中、青齊二戰區告捷,霍峻率兵席捲青齊,漢軍有了具有容錯空間,諸葛亮方敢考慮出奇軍嘗試。
諸葛亮用兵風格偏正,非常適合牽制敵軍主力。用兵出奇,唯有具備戰略優勢的情況下,方敢行出齊兵。故欲令諸葛亮北伐,需用韓、白這般名將為其開啟戰場空間。
諸葛亮以扇指輿圖,說道:“洛陽與南陽中隔熊耳山,欲兵入洛陽,需從方城入許潁,而後經重關入洛陽。今我軍與司馬懿據淯水對峙,方城道斷絕,不可入洛。”
“然如能越熊耳山,經析縣、陸渾,順伊水而行,臨伊闕關,可達京畿。眼下如能遣一偏軍走此道,縱不得取勝,但卻可敲山震虎,威懾曹叡。”
說著,諸葛亮看向馬謖,笑道:“京畿動盪,曹叡心畏之下,當會屯重兵於洛陽。”
諸葛亮口中的那條道路,大體是繞過司馬懿所駐守的博望,從武關附近,翻越熊耳山,入弘農,走伊水而進。
伊水為洛陽主要的河流,其從西南流向東南。一旦有漢軍兵馬出沒在伊水流域,或是抵達在伊闕關前,其對曹魏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
如此用兵,不僅可以達到敲山震虎目的,更能讓曹叡不得不在洛陽屯兵。一旦曹叡在洛陽屯兵,那麼將能幫助陸遜、霍峻分擔壓力。
諸葛亮用兵雖正,但不代表他不會出奇兵。今敲山震虎之策,便是諸葛亮近月以來所構思的計策。
馬謖驚歎不已,拜服說道:“兵出熊耳,襲擾洛陽,震動京畿,魏人惶恐。丞相之策,謖深服之。”
“哈哈!”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幼常,代亮喚子龍將軍前來。”
“諾!”
少頃,趙雲披甲案劍入帳,說道:“雲拜見丞相!”
“子龍將軍多禮了!”
諸葛亮拉著趙雲的手,走向京畿輿圖前,說道:“今大軍與司馬懿久持非長久之策,亮欲出奇兵,敲山震虎,以威曹叡。亮本欲交於他人統率,但思得子龍威名,此任當非子龍莫屬!”
“然亮又為子龍身體而憂,加之此任需深入敵境,故猶豫不決爾!”
趙雲神情嚴肅,拱手說道:“雲隨先帝征戰起,披堅執銳,深入重險,無所不畏,今又豈會畏入伊水?”
說著,趙雲捶了捶胸膛,說道:“雲雖年邁,但卻有廉頗之雄,馬援之勇,請丞相吩咐!”
“善!”
見趙雲表態,諸葛亮不再猶豫,指點說道:“我欲令將軍率精銳五千,五千老弱負糧,越熊耳山至弘農,而後順伊水而下,深入敵境,以威洛陽。”
“然子龍深入敵境,不得率部戀戰。如遇魏卒,將軍當率兵速撤。將軍之任非為殺敵,而是為驚擾京畿,令魏人為之恐慌。”
讓趙雲直取洛陽,諸葛亮沒這打算。他根本目的是想利用趙雲的名聲,配合漢軍出現在伊水的訊息進行恐嚇。
趙雲將行軍路線記下,說道:“請丞相放心,雲當謹記軍令!”
諸葛亮挽著趙雲的手,叮囑說道:“翻山越嶺,遠行千里,需聘嚮導領路,如有變動,宜當速離之,切莫孤軍纏鬥。”
“多謝丞相告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