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為供應霍峻大軍北伐,漕、海二運雙軌並行。
海運航道,以金陵、吳縣為起點,沿海岸而行,運抵鬱洲島。轉由兵民押運糧草,經五蓮山區南側,行兩百餘里,送至莒縣。
海路運糧對南漢來說,算不上那麼困難,甚至此航道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夫差伐齊,有琅琊海戰;越國爭霸,遷都琅琊臺。
航道路線成熟六、七百年,加之漢軍經略鬱洲多年,水師擁有遠行遼東實力。沿岸而行千餘里運糧,算不上什麼高難度操作。
因青州臨近海濱之故,曹魏對這條運糧路線頗有了解,劉曄口中劫抄兵糧,則是劫掠上岸的海運糧輜。
今孫權為了軍功,下令讓戴陵率步騎五千從旁海道南下劫糧。
戴陵收到軍令之後,派斥候南下探查,得聞軍糧出港運送時,其率步騎出動,準備在五蓮山南側伏擊糧隊。
五蓮山區將沂、述河谷與旁海道隔開,與西側的沂蒙山區構成青齊南面的屏障。
如能控制五蓮、沂蒙二山區,將能控制出入青齊的要道。霍範提議走旁海道入齊東,本質上是想控制五蓮山區,以打通出入齊東的旁海道。
在五蓮山區以南十餘里外,在鄉野山道上,一支由六、七千軍民組成的糧隊,牽騾驅車載著大量輜重行進。漢騎散在外圍,防止有賊軍突襲;步卒分成兩隊護衛在糧隊左右,以為應對突發局勢。
“天太熱了!”
“能否至樹下休息片刻!”
夏日高溫,熱氣蒸騰,曬得眾人不行。不少苦力農夫抱怨,希望漢軍將校準許他們休息。
“此道危險,不得休息!”
中郎將朱明將鞭子抽在偷懶的潑皮上,罵罵咧咧道:“過了此地,至林間避暑!”
在朱明督促下,民夫們再次上路。不過因天熱緣故,眾人都被曬焉了一樣。
潑皮看了眼不用受累的朱明,嘟囔說道:“喝酒吃肉好生逍遙,倒是我等命苦!”
“快些了吧!”
揮鞭趕騾的老漢,說道:“運完糧,早些歸家。吃不了這苦,下次別來了!”
潑皮動了動嘴,碎碎念道:“若不是官府說給錢,誰願浮海千里運糧。”
這些運糧的民夫非徐州琅琊本地人,而是南漢從江東僱傭過來,專門運送剩下的兩三百里的陸路。
在兩漢時期,百姓服徭役雖是一種力稅,但朝廷會提供正常的口糧,不需要百姓自己提供。
今下南漢為何給工錢,則是考慮到浮海千里運糧,遠在異鄉服役,難免會讓百姓惶恐。出於安撫人心以及激發積極性的考慮,南漢透過以錢糧補償的形勢,募得萬名願意浮海運糧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