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停下討論,蔣濟率先說道:“都督,今觀穆陵關形勢,我軍恐難走巨蔑水。當下需另尋他計入齊,如若久持穆陵關,我軍兵馬將鈍,此將大不利於我軍!”
“嗯!”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我與子通之見相同,孫權統重兵固守山關,諸小細之道皆有佈防,如若渡之,孫權引兵夾道而擊,我軍當慘敗而歸!”
說著,霍峻想到艾陵之戰,問道:“我軍如若走魯,順淄水而東出,不知可行否?”
“走淄水,繞道泰山郡?”
蔣濟蹙眉而思,說道:“都督入泰山郡,但唯恐我軍走淄水,孫權前守險峻,王凌率部背襲。屆時我軍將腹背受擊,兵陷絕地。此道太險,不宜走之,除非我軍能先破王凌,以解後顧之憂!”
霍峻瞧著齊魯輿圖,陷入了沉思。
見霍峻愁思,霍範起身說道:“大司馬,範駐守朐縣時,魏軍曾有遣騎出旁海道,從西海、琅琊而下,襲擾我軍糧道。如走此道北上,可兵至不其(今青島)。”
之前霍峻明知孫權有詐,自信自己不會讓孫權抓住破綻,故一路北上以來,留霍篤、高翔、周魴在險峻駐紮,以防劫道。且為了防止孫權襲擾自己糧道,還派霍範到朐縣護糧。
時至今下,因張郃之兵出了紕漏,王凌按兵不動。而唯有孫權派騎卒出旁海道南下,嘗試襲擾漢軍糧道。然幸有霍範坐鎮,魏騎雖在早期劫了批糧,但很快被霍範設計所敗,重新退縮回城陽郡。
蔣濟略有記憶,問道:“不其何在,與臨淄相隔多遠?”
“在著!”
劉忠讓人更換上青州輿圖,指出說道:“如從朐縣(連雲港)北上,沿海岸而走,經西海(今日照),過琅琊,可達不其。”
“不其為舊東萊郡所轄之地,今魏設城陽郡,併入其中。其與臨輜相距六、七百里,但卻可繞穆陵關至齊。”
“濟若無記錯,高歆屯不其為寇,而後與管承降都督。”蔣濟回憶說道:“我軍中有不少東萊、城陽二郡籍貫將士。”
“嗯!”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二十年前之事,我屯兵鬱洲,率舟舸襲擾青徐,且聚攏青徐海濱百姓。”
說著,霍峻看向霍範,鼓勵說道:“走旁海道北上齊地,不失為一大道。士載所思應不僅於此,可暢所欲言。”
“諾!”
霍範走到青州輿圖前,說道:“都督,從徐州入青州,可走之道分為穆陵、旁海二道。穆陵為大道,且為入齊之捷徑,當下魏布重兵至此,其旁海道當會有失。”
“旁海道遠離齊地,故守備之兵馬不多。如走此道北上,可下城陽、東萊二郡,隔濰水以望齊地。故我軍如能襲取城陽,則可兵出莒縣,趁齊地空虛,渡水直取臨淄。”
說著,霍範興奮說道:“昔淮陰侯渡濰水斬龍且,平復三齊。我軍從旁海道北上,奇襲齊東二郡,則能逼孫權至濰水決戰,收取青齊諸郡。故欲繞穆陵天險,可走旁海道入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