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
馬謖嘆了口氣,說道:“我軍斬獲雖是不小,但未能大敗魏軍!”
馬良性子穩重,說道:“幼常操之過急,北伐之事豈能倉促而成。司馬懿、張郃為賊國之名將,斷不可輕視之。”
馬謖張了張口,看了眼諸葛亮,委屈說道:“我僅是觀大司馬連下二郡,而我軍卻受阻荊宛,心中多有著急爾!”
“不急!”
諸葛亮喝了口水,說道:“荊宛為京畿之外,而京畿為魏之要害,故非齊魯所能比,僅憑我軍建功北伐,不足以成事!”
說著,諸葛亮直白說道:“我軍之責即為大司馬、大將軍牽制敵國重兵,令其不敢驟離。今日魏軍兵敗,足以令曹叡不敢東張西望。”
三路聯合北伐各有任務,陸遜之責在牽制關西魏兵,諸葛之任為向洛陽施壓,霍峻之職在於突破齊魯。
諸葛亮所面對的地區,是為曹魏之命門,其兵不可能少,其守備森嚴非比他地。故而諸葛亮深知他的任務不是說佔領多少土地,而是盡最大限度去牽制魏軍兵馬,便於霍峻在齊魯施展拳腳。
“丞相,那當下有何部署?”廖化問道。
諸葛亮未著急回答,而是看向楊儀,問道:“威公,不知今日我軍損傷如何?斬獲如何?”
楊儀將巾帛遞上去,說道:“稟丞相,我軍戰死將士一千八百五十六人,受傷將士兩千三百多人,失蹤兵卒二十七人。”
“斬上將牛金、賈嗣二人,敵首四千三百一十八級,俘敵卒五千六百三十人,獲鐵、皮之甲六千八百五十一領,弓弩五千五百多張,旌旗、金鼓、兵器各有計數。”
得聞詳細斬獲,文聘忍不住歡喜,說道:“敵喪萬餘人,失甲近六千領,敵中精銳蓋多傷亡。我軍如能再戰將司馬懿,將可大勝全勝。”
出擊浮橋的兩萬魏卒其中大半為精銳,其兵敗折損而走,丟棄大量甲冑、兵器。且進攻南北二營的魏軍在撤退時,因漢軍反擊緣故,捨棄不少甲冑、兵器,也被漢軍所得。
經此一役,荊宛魏軍已失去對漢軍的兵力優勢,曹魏試圖先擊敗諸葛亮而後東進的戰略企圖也隨之破滅。
言語間,斥候快馬來報,說道:“啟稟丞相,司馬懿今率大軍舍營遠走宛城。”
“司馬懿北撤了?”
施然為之一喜,說道:“丞相當下是否發軍追擊司馬懿?”
諸葛亮撫扇而吟,說道:“司馬懿非無謀之人,今舍營而撤,必有精兵留後。諸軍多有辛勞,不宜連夜用兵。當讓諸軍休整一夜,明日移師北上宛城。”
“至於今時之部署,有三計可用!”
諸葛亮遲疑少許,說道:“上計,北至宛城,與司馬懿相戰;中計,如司馬懿不戰,則與之持久;下計,如霍、陸二兵退,則還住漢水。”
“今孫權固守穆陵,大司馬兵不得入,不知丞相以為其形勢將會如何?”馬良問道。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穆陵雖是天險,但入齊之道又非一條。料以大司馬之能,自會尋法破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