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坐在椅上,說道:“關君侯追隨陛下四十載,計過往功德及資深,可諡‘元’侯。若考君侯克敵制勝之功,追諡‘武’侯亦可。至於擇用何諡,且觀陛下喜好何如,峻以為皆可。”
諸葛亮似乎看出劉備的想法,說道:“縱陛下顛沛流離,關君侯不捨陛下左右。今亮以為陛下可追諡關君侯為元侯,以彰君侯之重!”
元者,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忠肅恭懿曰元;體仁長民曰元;茂德丕績曰元。
元者,又有首長之意。
在雙重含義下,元侯的意義不是一般的高。如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其諡號則是為元侯。今追諡關羽為元侯,則是強調對劉備而言,關羽是有首功之臣的意義。故而元侯的諡號,遠高於歷史上的‘壯繆’諡號。
當然元侯非無上諡號,在元侯之上則有文、武單諡+輔諡。如蕭何諡號‘文終’,張良諡號‘文成’。
見眾人無意見,劉備且更偏向元侯,說道:“雲長忠烈德高,武侯難以崇其名,今唯元侯可釋雲長一生文武忠德之功。”
“諾!”
王粲拱手奉命,說道:“既然如此,臣為元侯撰寫贊文,以揚元侯盛名。”
“不急!”
劉備喊住王粲,問道:“朕學識淺薄,古來聞有武安君、商君,然自漢之後,唯聞侯而不見君。仲宣素以多識見長,能否釋之?”
王粲思慮良久,說道:“春秋之時,禮樂崩壞。諸國侯長爵為侯,故治下長者為卿大夫。凡逢立有戰功之宗族,則封以君位,高於卿大夫,而低於諸侯,受領屬地,享食邑。”
“及至戰國時,天下諸侯互相稱王,侯可授予下。故侯高於君,侯領邦屬,享食邑。君則漸為榮尊,無屬地,唯享食邑。較比今下官爵,君為關內侯。”
早期的君擁有封地,領取食邑。而到戰國時期,隨著侯爵的出現,為了尊侯,故而將君的檔次降低。凡縣侯以上,按照禮法而言,其擁有封地,則可自稱為孤。後來隨著縣侯食邑的虛化,縣公、郡公則取代了漢縣侯的地位。
劉備沉默少許,問道:“侯可建宗廟乎?”
“不可!”
王粲搖頭說道:“按古制,凡能建宗廟者,爵號為公。公者,多是宗室大臣,方可進位封之。”
“朕與雲長情如手足,可否令其建宗廟,讓子孫後代祭拜。”劉備問道。
王粲猶豫幾許,說道:“陛下若準元侯建宗廟,則其餘縣侯當如何是好?”
劉備皺起眉頭,問道:“那可追封雲長為公否?”
王粲臉色微變,說道:“兩漢以來,異姓封公者,唯王莽、曹操二人,縱鄧禹、蕭何二君,亦封萬戶侯。”
兩漢時期的爵位承接先秦時期,強調實封而非虛封,彼時開國的侯爵,他們多是有自己的封國,與後期那種虛封的侯爵不同。
侯既是實封,那麼公亦是實封。故進位公,不論縣公還是郡公,他們都擁有委任轄區內官吏的權利,組建屬國軍隊的權利。
委官、建軍,在封建王朝中屬於天子專有的權利,臣子豈能專門享受。凡臣子受封公,多半象徵著臣子有不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