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觀察著霍峻臉色,揣測霍峻遷都秣陵是否有他意。
“秣陵?”
“長安?”
“涼州!”
“江淮!”
李嚴猛地一瞬間,他自感猜到霍峻遷都的真正目的。或許霍峻遷都秣陵,不是單純為了集中精力北伐,而是有意效仿董卓,藉助秣陵臨近江淮,更好地控制皇帝。
一旦控制住皇帝,掌握中樞朝政,之後霍峻說不準有更進一步的打算。
沉思之下,李嚴為了他的前途,拱手說道:“稟江陵公,今既發傾國之兵而伐中原,豈能因中樞之事而壞之。以嚴之見,可從江陵公之語,遷都東至秣陵,以全力供應大軍北伐。”
李嚴這番話,不由讓霍峻多看幾眼。蓋是霍峻沒想到在歷史中拖後腿的李嚴,當下居然會說遷都秣陵,全力支援北伐之語。
“不然!”
費觀搖了搖頭,說道:“糧能否運抵淮北,不因京城在江東,而是因良吏督辦糧輜盡力,將江左之糧、裘以舟運至淮北。今設陪都足以全名義,何須讓兵吏盡數東遷?”
“非也!”
李嚴欲繼續辯駁時,卻被霍峻打斷話題。
霍峻示意眾人停下議論,說道:“遷都之事暫議,容孤深思其中利弊。”
頓了頓,霍峻說道:“即日起,諸君竭力備糧,以為日後北伐中原之用。”
“諾!”
能讓眾人支援全力北伐亦是不易,當下霍峻不想採用過激手段,或是說引起大的糾紛。唯有先擱置爭議,而觀事態進展再考慮是否遷都秣陵。
畢竟霍峻沒讓江左人參加會議,便是擔心會激化糾紛,讓吳楚官吏為之爭論不休。
“善!”
待眾人陸續退下,霍峻看向諸葛亮,問道:“孔明為相,不知以為承明意下如何?”
諸葛亮撫扇而吟,說道:“觀諸卿言語,非不願暫遷秣陵,而實因恐北伐不成,日後將長居秣陵,故餘者欲以秣陵為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