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猶豫少許,說道:“尚書令者,需日理臺事,持法公允,和睦眾僚,芝恐李正方難任此職。且李正方在蜀時,為崇功績,大興土木,葛相宜當慎之。”
諸葛亮放下茶盞,思索說道:“李嚴雖腹有鱗甲,但其才甚高。李嚴平南中有大功,今下之時可先用其才,而後審視其品德。”
“多謝伯苗相告!”
諸葛亮舉薦李嚴出任尚書令,本是出於無奈之舉。當時寧州初設,為了給李恢騰位子,恰好孫邵去世,讓李嚴以軍功進位尚書令。
實際上李嚴出任尚書令,霍峻略有異議。但彼時被戰事所累,加之劉備時期的老臣逐漸凋零,確實無合適人選,霍峻唯有暫時同意李嚴出任尚書令。
今尚書令人選已定,鄧芝僅為區區尚書,自然沒能力讓諸葛亮換尚書令,此番言語當是想讓諸葛亮有所戒備。
葛、鄧二人又聊了半響,鄧芝方起身告辭。
且不說諸葛亮率兵逆淯水而上新野,鄧芝乘舟西進,從東三郡入漢中,而後出祁山,至隴右冀縣。
馬超得聞漢使鄧芝至,命成公英代他出迎,當夜設宴款待鄧芝。
在宴會上,鄧芝見到姜冏,二人互有眼神交流,但礙於宴上人多耳雜,不敢與鄧芝多聊。而馬超僅露了下面,讓成公英代他款待鄧芝。
在飲酒作樂之際,鄧芝與姜冏互聊了下。鄧芝用言語暗暗的安撫了下姜冏,表示武漢一別,不少人懷念姜冏。為了避嫌,姜冏笑著打哈哈過去,但卻讓姜維塞紙條與鄧芝,表示今夜姜維暗訪鄧芝。
一番痛飲之後,鄧芝與馬岱、成公英、姜冏等人興盡而歸。
是夜,姜維在夜色的掩護下,喬裝打扮入驛觀,拜見鄧芝。
得見姜維如期來訪,鄧芝急請姜維入座。
“維拜見鄧使!”
“不敢!”
鄧芝回了下禮,說道:“姜君與少君多有委屈了!”
“為漢室盡力而已!”
姜維屈膝跪坐,問道:“維聞大司馬大勝曹丕,今下不知漢魏形勢何如?”
鄧芝如實說道:“曹丕兵敗而走,大司馬進圍壽春城。為免曹丕派兵南援,葛相率兵出江漢,以為牽制荊宛之兵;而今關西兵馬,需由涼王出兵牽制!”
姜維沉吟少許,問道:“漢使至冀縣,莫非為說涼王出兵?”
“不僅於此!”
鄧芝笑了笑,說道:“先帝與姜君約謀隴右,不幸中道而崩。大司馬、丞相恐姜君、少君會因此而憂之,特叮囑芝來解姜君心中憂!”
說著,鄧芝朝武漢方向拱手,說道:“陛下有言,昔馬伏波棄隗囂歸世祖,今有姜君棄暗而投明主。舊時宴飲之言,今時未曾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