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問題!”
霍峻讚揚了句,說道:“凡大軍欲以久圍而破城者,當據外圍之險,而後修繕長壘,深察援軍所來之向。而後行圍城打援之策,或是行阻援破城之計,此將不敗矣!”
“今下之勢,逆魏被我大軍所敗,兵馬死傷慘重,短時之間,不足以用兵。而後我命龐、陸二督封鎖淮水上下,斷絕壽春大道,加以肥水淹城,洞察城中士民之心,足以知壽春必被我軍之所有!”
以霍峻的角度去分析,鄭成功兵敗南京的原因,其原因有不少。以當時的局勢而言,鄭成功需要速下南京,而非類似壽春之戰般,長期包圍破城。
若鄭成功非要用圍攻的形勢破城,則要佔據南京外圍的險要據點,斷絕外部兵馬支援南京,如可以採用圍城打援之法。
古代圍城打援之法中,以陸抗的西陵之戰最為經典,不僅破了西陵(夷陵),而且還擊敗增援的晉軍。
失敗的例子有,洮西大捷後,姜維所發起的狄道之戰,因被判斷錯誤陳泰的增援路線,最終無功而返。
在軍事作戰中,有非常多既似非似的作戰局面,為將者如何選擇用兵方針,往往是非常關鍵。一旦選擇失誤,所造成的損失,非同小可。
幸霍峻對山水地理、敵我形勢,有異常敏銳的洞察力,在複雜的軍事衝突中,往往能做出較為正確的選擇。
聽著霍峻深入淺出的言論,眾將各有所思。
黃崇似乎略有所得,向霍峻拱手稱謝,說道:“大司馬答疑之語,當開崇之困頓。”
霍峻笑著看向高翔,問道:“不知豐露以為何如?”
高翔紅著臉,拱手說道:“都督之高遠之見,非翔所能比之。壽春既為手中之物,今為將士性命而憂,怯弱一時亦未嘗不可!”
“此話尚早!”
霍峻強調說道:“欲下壽春,還需諸君協力!”
“諾!”
話音稍落,侍從順山道而來,語氣加急,說道:“稟大司馬,據斥候來報言,荊宛兵馬異動,司馬懿似有南下救援壽春之念!”
“可還有其他緊急之事?”
“未有!”
“子通。公衡,可有不同之見?”霍峻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