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譙縣。
從淮北大營返回家鄉的曹丕,率左右文武向自曹參以下曹氏先人祭祀,而後隆重祭祀魏高皇帝曹騰、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
魏高皇帝曹騰為漢順帝時期的宦官,而後迎立漢桓帝有功,得以封亭侯,而後進位大長秋。
曹操、曹丕父子成為皇帝之後,雖因先人曹騰為宦官而感羞愧,但礙於禮法終究是追封曹騰為高皇帝。
祭祀祖先之後,曹丕效仿漢高祖歸鄉,接見譙縣鄉民,大饗鄉里父老,立壇於故宅。而後讓使者驅車至周邊,救濟受苦受災的窮苦百姓。
在譙縣遊了幾圈,曹丕深感家鄉譙縣人口稀少,毫無帝鄉之景,與眾臣商量是否遷民至譙縣。
曹丕坐榻上,臣子以陳群、鮑勳、辛毗為首分坐曹氏祖宅左右。
“今入譙郡,百姓凋敝,梓鄉空蕩。朕欲遷河北百姓至譙郡,不知諸君以為如何?”曹丕問道。
“陛下,譙郡寡良田,多惡水。昔先帝之所以不遷民至譙郡,則是因為此爾!”陳群說道:“今民不願居之,不可強求。如陛下遷之,則民當會多逃。”
譙縣雖處中原,但卻非什麼肥沃郡縣。其轄區之內除了少部分地區適合耕作,大部分地區土地貧瘠,且易旱易澇,不適合百姓耕作。
昔曹操開展屯田工作時,其之所以選在潁川、陳留二郡,而不在家鄉譙縣屯田,其根本在於譙縣土地不夠肥沃。
因譙縣土地貧瘠問題,曹操起家時幾乎無法依靠家鄉譙縣,而是要歸附袁紹,在河北的南側東郡出任太守。
甚至袁曹爭霸時期,沛郡需要靠名士替曹操安撫。而非像汝南郡,因袁紹家鄉在那,許多大族起兵反叛,為袁紹搖旗吶喊。
聽陳群說自己家鄉不好,曹丕臉色沉了下來,有些不開心,再次問道:“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陛下!”
辛毗拱手說道:“河北百姓樂業,遷至譙郡,其遭怨念。如民生亂,恐會南投水賊,其百姓徒讓水賊得利。且今下與賊大戰,勝負未分,言遷民之事尚早!”
曹丕的臉色不太好看,但勉強也能理解辛、陳二人的意思,問道:“今鍾離戰事何如?”
“軍報尚未至~”陳群說道。
陳群的話音未落,侍從腳步匆匆入堂,說道:“陛下,江淮有變,曹鎮東掛白而來,今在殿外求見!”
“曹鎮東掛白?”
曹丕愣了愣,不敢相信問道:“可是大司馬離世?”
“不知!”
得知曹泰掛白,在場魏臣不知發生何事,互相交頭接耳,詢問狀況,然眾人無特別的資訊渠道,怎會知曉鍾離城下所發生的事情經過。
“速請曹鎮東入堂!”曹丕急忙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