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諱字多有用於軍中,臣有令將士改用他字。”霍峻答道。
頓了頓,霍峻說道:“臣有聞子產刻法於鼎,管而告之於民,百姓方知法而守。峻讀古之典籍,竊以為法無明文,不得懲之。今唐侃之事,望陛下三思。”
楊儀被氣得臉色漲紅,說道:“君僅是江州刺史,有何官爵干擾尚書檯理事。”
“陛下不可不避!”
“陛下,唐侃之案當請陛下發令!”徐庶拱手道。
“啪!”
霍峻剛看完奏疏,卻見楊儀拱手起身,彈劾說道:“稟陛下,都安縣主簿唐侃越級上奏,疏中多有用諱字。且有迎奉曹丕,背君投敵之意。臣儀以為將可用大逆治罪,將其下獄處死。”
“奏疏何在!”
劉備差點沒被氣到,說道:“朕患疾病,旦夕將亡。今讓朕改名,豈有此理?”
“算了!”
諸葛亮拱手道:“臣偶時書令,常有用之,但察覺之後,常有改用他字。”
今徐庶見到唐侃行千里謁京上疏,豈能不為之共情?
“楊威公,還不退下!”
諸葛亮將奏疏扔到案上,沉著聲提醒道。
“不可!”
楊儀當即反對,說道:“陛下為萬乘之尊,豈能為利臣民,而改己名。今當用他字代之,而後治唐侃之罪。”
霍峻起身而拜,說道:“稟陛下,昔前漢時,孝昭皇帝弗(劉弗陵)繼位,因舊名‘陵’難以避諱,故去陵,而留弗(劉弗)。故而兩漢以來,避諱與否,看天子之心意。”
徐庶朝著劉備長拜,說道:“稟陛下,中漢之末,貪官汙吏橫行,法度不得伸,庶唯持劍以報仇。今我季漢之世,豈能與中漢相同,臣請陛下免唐侃死罪,鞭撻三十以為治罪。”
司馬芝不知其故,撿起地上的奏疏,見上面方知劉備為何生氣。
楊儀毫不退縮,直面徐庶,說道:“陛下,益州、汶山雖有過,但唐侃口出怨言,有詆譭陛下之意。且明知陛下諱名,且故多用之。今若不懲處,豈不有損陛下之威。蜀人若知陛下不懲處,必而大漲威風,而後驕縱。”
孫邵蹙眉說道:“陛下之名,常可代稱。今不可不避,陛下不如改名。”
“在這~”
“諾!”
正兒八經所避諱的皇帝名,多是在官方層次上,如秀才改茂才,莊侯改壯侯,亦或徹侯改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