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先(霍弋),果真不錯!”
“恭喜陛下,太子文武俱備,今後必可為明君。”近臣吹捧道。
他已為劉禪打下千里疆域,劉禪今後註定不用像他一樣,奔波戰場之中。故而武藝、文才都是屬於君王加分項,決定不了劉禪能否治理好一個國家。
見霍弋初靶未中,而後吸取經驗,再中箭靶,讓劉備不禁點了點頭,點評道。
張、趙二人拱手應道,“臣在!”
“翼德、子龍何在!”
少頃,楊儀持巾帛,沿著走廊快步而來,說道:“陛下,南中急奏!”
“何事?”
楊儀拆開巾帛,迅速瀏覽全文,說道:“稟陛下,糜南中與諸卿巡遊山水,乘馬時不幸顛倒,左腿折斷。今請上呈辭表,言己年歲已高,請準歸京休養,望陛下另派大臣出任南中都督。”
“嗯?”
劉備從楊儀手上拿過巾帛,瀏覽糜芳書信上的內容,見無大礙鬆了口氣。
揚起巾帛,劉備無奈說道:“若子方從南中歸京,後人繼之,恐難治南中。”
南中在糜芳的經營下,豪強、酋帥紛紛等地頭蛇紛紛參與買賣,形成獨特的利益集團。每年往吳楚輸送奴婢、牛馬、金銀,而巴蜀則向南中輸送絲綢、銅器、漆具,完整的商業閉環。
但並不是說糜芳治南中有多好,南漢雖從南中攫取大量的物資,但南中也從南漢手中獲得大量鐵器。那些地方上的豪強、酋帥有了外界物資的流入,勢力愈發膨脹,兼有本身的姻親關係,漸而成為土皇帝。
大漢為了北伐,選擇虛治南中;南中豪強、酋帥為了外界物資,選擇與糜芳合作。故而雙方心知肚明,僅是各取所取而已。今糜芳離任南中,可能會打破這個平衡。
“陛下,不如讓糜南中居府休養,留任南中數載,以免倉促生亂。”廖立建議道。
“不可!”
劉備微微踱步,說道:“子方上表離任,豈能強扭其意!”
劉備對小舅子的秉性有所瞭解,今能放棄南中的利益,說明南中有他無法解決的難題,選擇跑路;或是他年紀真大了,在南中呆不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種,今都選人替換糜芳。
猶豫良久,劉備吩咐說道:“健為太守李嚴,治郡多年,屢安夷賊,功績顯著。今遷其為南中都督,拜安漢將軍,與糜君交接政事。”
“諾!”
劉備早有想用李嚴的打算,可惜沒位子騰出來。今南中都督空缺,以李嚴之才幹,處理南中不成問題。
縱引起南中反叛,恰好派兵一次性解決,今後不再虛治南中,而是派遣官吏實治之。
剛料理完政事沒多久,侍從上前來報,說道:“陛下,丞相求見!”
“請!”
幾個呼吸的時間,諸葛亮持羽扇,著毛襖,沿著走廊而至露臺。
“亮拜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