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邊旭日,染透江水。
在鐘聲下,大漢上卿在諸葛亮、張飛的率領下,從殿外脫覆卸劍,趨步入堂。
殿階上,劉備抬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各按班次入座。
待眾人入座,劉備雙手插袖,問道:“今日小議,不知諸卿可有上奏?”
“稟陛下,臣芝有奏!”
“準!”
司馬芝持笏板出列,說道:“臣奉陛下之命,率部核查武漢尹內八縣,今各戶如數上報,察得所隱三萬八百五十六人,其中精壯者三千人轉入軍籍,免賦稅、徭役,餘者皆已登記入冊。”
“善!”
劉備面露喜聲,笑道:“武漢尹戶籍眾多,卿理政半載,皆出隱戶,是為善政!”
說著,劉備看向諸葛亮,問道:“丞相,今蜀中諸郡不知查出多少隱戶?”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據潘益州上報,經各郡太守核查,蜀中廣漢、蜀、梓潼、漢嘉、犍為等七郡共八萬三千八百餘口,精壯者六千人從軍,餘者如數記於案牘之上。”
天下大亂,大量百姓、士人湧入巴蜀避難。如荀攸因董卓亂洛陽之故,請命出任蜀郡太守。但因道路不通之故,荀攸唯有到荊州避難。直到曹操迎奉天子到許昌,荀攸受其徵辟,才到許昌任職。
早些年益州所上報的戶籍數目,劉備、諸葛亮常懷疑偏少,猜測不少大族隱匿戶口,但初下益州不好大動干戈,則就忽略不計。今在潘浚的嚴查下,多出八萬餘口,讓劉、葛二人多有欣喜。
當然核查期間並非沒有大族反抗,如廣漢秦氏聚眾反抗,不待楊昂率兵抵達,就被都尉張嶷率郡兵所破,前後核查秦氏全族共有千戶。在政令下,秦氏千餘戶南遷交州諸郡,以為充實邊疆。
有了秦氏作為例子,加上陸遜兵馬在成都,絕大多數士族因不敢聚眾反抗,唯有乖乖順服。
其間,漢嘉太守黃元因執政緩慢之故,被諸葛亮降職貶官。後黃元自恃元從,向劉備書信求情,詳稟具體經過,並彈劾諸葛亮執法不公。
劉備念黃元從荊州時跟隨自己,歷來多有功績,今僅是執政緩慢,仁慈之下,代其向諸葛亮說話。
諸葛亮見劉備插手,不好過分懲處,改降職貶官為降職代行舊務,如有再犯,兩罪合一懲治。在被諸葛亮警告後,黃元遂是記恨上諸葛亮。
以上皆是執政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人事衝突問題。但不管怎麼樣,益州隱匿人口總算是查出來。
“嚴行之下,增民十一萬之多,當可喜可賀。”
劉備捋著鬍鬚,笑道:“來人下詔,增益州刺史潘浚食邑一百五十戶,封武漢尹守司馬芝為關內侯。”
有獎有賞,為了接下來的荊州、揚州這兩塊硬骨頭,劉備需要大方點,讓地方上的刺史、郡守代他核查隱戶。
“臣司馬芝拜謝陛下!”
“卿當勉之!”
“諾!”
劉備思慮少許,看向諸葛亮,問道:“丞相,今時是否下詔令荊、揚、江、梁四州刺史,及各郡太守行斷法,核檢戶籍人口?”
諸葛亮拱手,答道:“稟陛下,政令略有欠缺,今需稍之修繕,方可再行推四州。陛下可在五日後,頒佈詔令。”
今武漢的隱匿人口雖成功被查出,但不代表推廣到荊、揚二州沒問題。諸葛亮需要為從軍的大族量身打造幾條補丁,以避免有兵亂髮生。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