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徵調民間船隻作戰,戰後物歸原主者少,不是因戰爭損耗,則就是被人所貪墨。今條例出來,則是阻止了這一現象的發生,減少百姓的損失。
以上八條,是為劉備走訪一月,察民間百姓之疾苦,觀地方郡縣之弊政,與左右近臣商討多日,方才擬出的條例。
隨著八條政令的頒佈,劉備也從郡縣回到秣陵,欲在秣陵休息幾日,繼而再準備回京。
然就在劉備即將回國時,諸葛亮從武漢傳來訊息,言武漢尹桓階在任上去世。
“咦!”
劉備心情沉了下來,傷感說道:“朕本欲託大事與桓君,今卻忽然病猝,此或為天命矣!”
“陛下宜當節哀!”馬良道。
桓階者,與劉巴屬於是同類人,在荊楚就心慕曹操。
在官渡之戰期間,桓階勸張羨舉兵,牽制劉表,配合曹操。即便張羨兵敗,桓階亦不為劉表所用,歸隱郡縣。
後來曹操南下荊州,桓階與劉巴一樣,屁顛屁顛跑去拜見曹操,為其效力。
金口戰役爆發,霍峻大破曹操,劉巴因羈留荊南,又不為劉備效力,先後跑到交州、益州。
桓階則是在曹操兵敗的路上被抓,被劉琦徵辟委任,劉備入主荊州之後,轉而為劉備效力。
蓋是被劉備、諸葛亮所折服,桓階任職以來,為官清廉,重信達義,多有好評。最終在諸葛亮的舉薦下,接替法正出任武漢尹。
桓階出任尹守多年,執法嚴格,不受賄賂,高官貴戚無不敬服。在他治下,武漢戶籍為諸郡之首,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水平。
南漢疆域愈廣,所需要的人才就越多,今時桓階的去世,讓劉備有痛失樑柱之感。
劉備整理了心情,說道:“桓君為官清廉,於國多有裨益,令其子襲承關內侯爵。是否追諡,讓丞相研判。”
“諾!”
“陛下,今桓君病逝,武漢尹空缺,宜當擇選上卿繼任。”馬良說道。
劉備踱著步,說道:“武漢為京師,能任武漢尹者,需膽略才識過人,且為官清正,怕朝中官吏少有能任者。”
“陛下,豫章太守龐林,丹陽太守蔣琬,或能任之。”馬良舉薦道。
“龐林、蔣琬?”
劉備微皺著眉,評價道:“龐林才幹遠遜士元,任郡太守有餘,秉持京師之事,則多有不如。”
“蔣琬其人,如孔明所言,非百里之才,而是社稷之器。然治政寬和,治上郡、大州可,但治京師恐有不濟。”
龐林能力或有不足,但以蔣琬的能力出任武漢尹並非不能勝任,僅是劉備不太想用吳楚士人治理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