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聰慧仁德,必能不負陛下之望!”法正咳嗽幾下,拱手說道。
就在劉、法二人言語間,車駕已至山坡下,左右已有軍士護衛。
法正身染疾病,體能不佳,在侍從的抬轎下,方能跟隨劉備到山上。而劉備身體尚可,僅是在侍從的攙扶下上山。
登山花了不少功夫,劉、法二者得至南山嶺上,眺望山下,白鹿原上的魏軍動向盡收眼底,甚至順著灞水望去,可見幾十里外的長安城。
“長安城?”
劉備得見長安城,驟然間不知怎麼言語,指著渺小的城池,問道。
“長安城!”法正悶聲答道。
君臣情緒各有不同,劉備言語中透露著對舊都的嚮往,他見過洛陽,而沒見過長安。法正則是病重之下,見長安,而感懷思鄉。
劉備直勾勾盯了好久,在他眼眸中似乎看見了西漢盛世,高祖封賞功臣,蕭何營造長安宮;文景大治,七國初滅;漢武開疆,衛霍驅匈;昭宣中興,四海賓服……
沉默許久之後,劉備悵然感慨,說道:“閹黨亂政,董卓入京,郭李紛,曹操篡逆。今神州沉淪,不復漢之所有,桓、靈二帝不得不任其責。”
法正捋須微嘆,說道:“前漢因王莽而亡,後漢因曹操而猝,運道自有興廢,怕是難究二帝之過!”
劉備心有不滿,但見法正患病日沉,唯是沉默不語,不想與法正爭論。
遲疑少許,劉備答道:“周興八百載,漢有三興,如季漢有兩漢之壽,六百之載,雖不如周,卻也足矣!”
法正蓋是自知言語有失,拱手說道:“陛下通達天地之理,正敬佩萬分。”
換了個話題,劉備手指白鹿原上的魏軍,問道:“孝直可有計策教朕?”
法正搖頭苦笑,說道:“司馬懿雖是儒生,但卻胸有韜略。舉兵佈置得當,舉高原而臨下,夾二水而下營。得山有水,處高居陽,是為無懈可擊!”
關中之所以能被漢、唐選為司隸,正是看中其內可養兵蓄民,外有四塞之固。
潼關、大散關、蕭關、武關這些看似是城池關隘,但實際上它們代表了一系列的防線。
大散關,起於武都,終至陳倉,其間上千裡的道路都是屬於大散關防線。
潼關,是為三百里的崤函道,路上多處即可駐守防備。
武關道亦是如此,連綿上千裡的武關道,起於武關,終於灞上,中間上洛、商縣、藍田皆可用於屯兵禦敵。
漢軍從武關,力克強敵,將至藍田時,法正本想效仿張良之策,引兵繞過南山,奔襲長安。但張良之策太過有名,郭淮直接放棄南山口,守藍田。
郭淮深知藍田難以久守,容易被劉備偷家,在察覺到法正獻計繞後時,率兵撤至白鹿原。
白鹿原,長安外的最後一道屏障,夾兩水而立,居高而臨下,俯看長安周邊地形,兵家必爭之要地。
這段時間內,除了派使謁馬超,劉備不可能沒有試過其他計策,如登原夜襲,或派兵繞後。但皆因魏軍居高臨下,劉備、法正所出計策,被一一識破,所派軍士死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