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戰火燒到自己身上,諸葛亮露出無奈的神色。今國中無人敢指責他子嗣問題,唯有劉備作為君主,且又是長者,可以批評他。
“正聞孔明無妾,今不如納妾?”法正說道。
“納妾?”
諸葛亮多有猶豫,難以回答。
見諸葛亮這般,法正念及傳播已久的言論,笑道:“孔明若是因後宅之故,不願納妾。何不如從兄弟那過繼一子,以為延續香火之用。”
諸葛亮瞥了霍峻,嘆氣而不語。懼妻之名,大概這輩子都洗不起。他明明是愛妻,怎成了懼妻!
劉備將茶盞放到案几上,說道:“孤聞子瑜膝下已有多子,孔明何不如從子瑜那過繼一子,以為延續子嗣之用。”
兄長諸葛瑾膝下已有三子一女,長子諸葛恪已有十六歲,次子諸葛喬已有十四歲,都將要成年了。
至於諸葛瑾的官位,由於諸葛亮在中樞的關係,諸葛瑾在豫章擔任太守。
諸葛亮考慮良久,說道:“亮意屬過繼兄長之子,然此事需問過兄長之見。”
“孤已問過子瑜,其以為然也!”
劉備面露狡黠,說道:“今日之後,孔明可書信與子瑜,研討過繼之事。”
顯然劉備這是擔心諸葛亮在過繼之事上拖延,直接先替諸葛亮問過諸葛瑾的意見,省得諸葛亮之後再用理由推脫。
諸葛亮起身躬腰,拱手說道:“臣多謝大王厚愛!”
“孤見卿為國事操勞,忘卻自身之大事,多有不忍,故為之。”劉備笑道。
“多謝大王!”
“善!”
劉備目光看向霍峻,問道:“孤記得仲邈二子弋與寄奴歲數相仿,不知君可有為二子訂親?”
霍弋與劉禪同年出生,後來霍峻將家眷遷至武漢,劉備讓霍弋作劉禪的陪讀,或是說同學,一起習文學武。
“啟稟大王!”
霍峻雖不解劉備之意,但也如實說道:“犬子年幼,雖有媒人上門,但卻被夫人推謝。”
“寄奴已經定親,君子也將至成婚之齡!”
沉吟良久,劉備笑道:“昔翼德孿生雙女,得其母教誨,雙女溫柔嫻熟,習文善繡,實為良配。今孤為寄奴娶長女,仲邈不如為君子娶次女。”
“小子幼小相識,關係莫逆。今同娶翼德之女,互為連襟,或可為一段佳話也!”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