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龐於廬江倉促會面,霍峻粗曉朝中局勢後,便乘舟舸入武漢。龐統則順江水回合肥,替霍峻履江淮都督之職。
實際上霍峻這次回武漢,即便沒有淮南王一事,因軍事問題也要回武漢。
關羽見獻上北伐襄樊之策多時,不見劉備給予準確表態反應,曾乘舟舸入武漢,向劉備請求北伐。
然劉備考慮到南取交嶺,以及北伐襄樊可能會引起的兩頭堵的連鎖反應,用言語暫時安撫關羽,言在正旦之後給予批閱,先讓關羽回江陵,暗中籌備北伐襄樊的步驟。
在如此情形下,劉備曾寫信諮詢過霍峻。彼時霍峻因‘淮南王’之事分心,且對具體形勢不知,無法給予更多的回覆,故而霍峻回信,表示自己回京述職時,向劉備上呈自己想法。
逆江而趕路,霍峻抵達武漢已是深夜,於府上休息一夜。
次日午間,得劉備傳喚,霍峻方入宮拜謁。
武漢,漢王宮。
偏殿內,劉備坐於榻上,諸葛亮、法正二人側坐,商討要事。
劉備將手放在火爐上烤,問道:“二君皆已讀過《淮南論》,不知士載所疏之策以為如何?”
諸葛亮輕撫羽扇,讚揚說道:“《淮南論》是為興淮南之方略,士載所書數目嚴謹,三萬屯兵,勞二休一,施以稻麥輪耕。風調雨順之下,將可自給自足,省並江東稻米。”
說著,諸葛亮向劉備拱手,說道:“囤積數年,兵精糧足,江淮進可望中原,退可自保淮地,不為大王之所憂。所省江東稻米,可為囤積征討之用,也可省徭役徵發,不必千里轉運糧草。”
劉備將手揣起,說道:“孔明之所言,是為孤之所想。今歲舉十萬之眾北伐,江左越千里供糧,江東百姓多服徭役,此非長久之計,宜讓江淮自給自足。”
法正猶豫少許,說道:“江淮自給自足雖是好事,但江淮孤離權重。今若讓江淮自給自足,怕有強壯其根本之意。”
“不然!”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孝直見事遲也,霍督既忠侍大王,何以疑其孤離。且江淮真有異心,糧可令其忠乎?”
相對諸葛亮廣闊的視野,法正在政治上狹窄。如諸葛亮所說,糧草限制不住淮南反叛,自然不需要從這方面去限制。
“善!”
劉備微微頷首,說道:“江淮、巴蜀、漢北皆孤之所用,宜當平心待之。今利於北伐之事,當竭力而為之,不可遲也!”
“孔明,替孤為江淮調配江左軍士,今歲開荒耕作,明歲豐收稻米,務必依《淮南論》而行。”
劉備可沒心思學孫權在那鉤心鬥角,不想著北伐大業,天天和臣子玩精神內耗。逼死大將不言,還弄得兩個兒子手足相殘。
“諾!”
“啟稟大王,霍督在殿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