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望著輿圖上的淮陰,說道:“北上欲取徐州,非下淮陰不可。得有淮陰,進可入泗水,得望下邳;退可據城,依淮水之險,背淮東之力,退敵於淮北。”
淮陰位置甚是關鍵,控制了泗口。唯有攻破淮陰城,霍峻才能考慮走泗水北上打下邳,還是從西進與劉備匯合迎戰曹操。
頓了頓,霍峻問道:“文向,今淮陰地形如何?距臧霸所部距離如何?”
“來人!”
徐盛起身招呼,說道:“抬上沙盤!”
在徐盛的招呼下,幾名軍士吃力的抬著沙盤入堂。
“都督!”
徐盛領著霍峻走向沙盤,說道:“自盛守射陽以來,欲破淮陰久矣。制沙盤已有一年,今當是用武之際,還請都督過目。”
說話間,卻見一座小型城池立於沙盤之上,其依水而建,北、東二側臨水。
徐盛指著城池,說道:“此城為秦時所建,城小水惡,難以屯居大兵。先時朱光欲建大城,被盛所擊,遂不敢建大城。今乘舟舸入淮水,可至淮陰城下。”
說著,徐盛補充說道:“臧霸以徐州刺史之職,屯兵下邳,督轄淮陰。今若擊淮陰,臧霸必率兵馬南下救援,我軍當小心一二。”
霍峻打量著淮陰城,露出思索之色。
“都督,何不如效圍取合肥之策,行圍城打援之計。誘臧霸南下,都督率精銳迎之,若能大敗臧霸兵馬,不僅淮陰可下,下邳亦可望也!”高翔建議道。
“子通可有計策?”霍峻問道。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臧霸肩負鎮守徐州之職,今曉都督親臨,必引以為戒,豈敢冒險南下。且淮陰雖重,但城池狹窄,位處淮南,領兵而下,難以救援。”
“濟以為臧霸當欲借淮陰之手,而耗我軍之力。待我軍疲憊,不知是否欲拔淮陰之時,再親率大軍南下,從而牽制我軍。”
圍點打援的反面案例,當以諸葛恪的新城之戰為代表。司馬孚在壽春按兵不動,諸葛恪非念著打援軍,最後不僅大軍沒打下合肥,連司馬孚的人影都沒見到,在大疫之下,加之被文欽率軍追擊,最終大敗收場。
故而是否要用圍城打援之策,當要判斷清楚敵寇援軍是否有真真切切的救援之念。否則佯攻城池,讓城內軍士守出信心,城池就不好打了。
猶豫少許,高翔說道:“臧霸為徐州刺史,督轄淮陰,豈能不救淮陰?若是不救,曹操多會治罪與他。”
蔣濟搖了搖頭,說道:“淮陰雖重,但較下邳而言,但非必保之地。下邳若失,時西可望彭城,東可觀琅琊。今濟之見臧霸或有借淮陰城,消磨我軍銳氣之意。”
蔣濟能得出這個結論,並非瞎猜,而是有所依據。
霍峻率三萬之兵北上,軍中士氣正盛,勢必想早日取勝。在此之下,利用淮陰城消磨霍峻計程車氣,則是最好的辦法。
畢竟合肥之戰能成功,在於霍峻準備蓄水淹城。今時無水可用,則要硬啃淮陰城。這般情形之下,臧霸必然會採取更加穩重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