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或是聽出了曹操的深意,曹丕忍著喜色,說道:“父王教訓極是。丕今後當公私兼濟,多為國事而計。”
說著,曹丕拱手而拜,說道:“父王今日氣悶,已誤用膳時辰。今兒臣斗膽,請父王用膳進食,以保重身體為上!”
聞言,曹操長嘆了口氣,欣慰說道:“子桓有心!”
“大王,崔尚書、賈大夫到!”侍從說道。
“善!”
曹操心情已有好轉,說道:“子桓可先退下!”
“諾!”
曹丕強忍著喜色,向曹操告退出殿。
在出殿之後,曹丕見到崔琰、賈詡二人,喜悅的神情顯露無疑。
“見過公子!”
“見過二公!”
三人互相行禮,曹丕在與賈詡擦肩時,低聲說道:“當有勞賈公了!”
賈詡不動聲色,微微頷首,表示讓曹丕放心!
少頃,崔琰、賈詡趨步入殿,向坐在榻上的曹操行禮。
“二位免禮!”
曹操憑空虛扶,說道:“楊修之事,令孤痛心疾首。孤多器重楊修,卻不料其構陷子桓,險讓父子生隙。今深思多時,孤年歲已長,嗣子之位不可不憂,故欲向二君諮詢意見!”
“二子曹丕,通政曉文,尊賢禮下。然其軍略不達,不善統軍作戰;三子曹植,有才而愛,天資聰慧。然其性情坦率,無長者之風。至於四子曹彰,其善武弱文,則不必多提。”
“三子皆有出眾之處,然亦有不足之處,不知二君有何見解?”
為了讓二人放心,曹操說道:“二位但說無妨,今殿內唯你我君臣三人,無外人能知今日之語!”
崔琰毫不猶豫,拱手說道:“琰聞春秋之義,凡春秋以來,皆以子以長。凡廢長立幼者,朝堂多有生變。加二公子仁孝禮賢,無不妥之處。琰以為二公子宜承正統,繼太子之位。琰願以死守之。”
曹操略有驚訝,問道:“子建為崔氏婿,卿怎不偏愛子建,而為子桓言語?”
崔琰神色不變,如實說道:“今大王問臣太子人選,琰自以公事答之。若言私事,琰自偏愛子建公子。”
曹操頗是感慨,說道:“卿大公無私,高風亮節,讓孤實屬欽佩!”
人都有自己的三觀與偏好,自得司馬懿的建議後,曹丕以請教為由,多次拜會崔琰,諮詢自己不足之處,望求改進自身。且曹丕也是言聽計從,對崔琰的建議,多有接納。
如崔琰勸曹丕減少狩獵,不要驕奢淫逸。曹丕納之,燒掉獵具,不著錦衣,多以織文、絹匹製作成衣,顯示自己聽取納建議的決心。
與曹丕相較,曹植則是不然。崔琰出於兄女婿的身份,向曹植勸諫,希望他戒酒,不要率性妄為。然曹植怎會接納崔琰的建議,自然是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