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戰,霍峻趁著曹操遠離江淮,利用水決,圍點打援,分而擊之。
漢中之戰,陸遜守備漢中,霍峻偷擊成功,利用秦嶺山道,逼退曹操大軍。
以上三仗除了合肥之戰外,曹操屬於進攻方,劉備屬於防守方。接下來角色互換,則是不好說了。北魏的人口優勢將會放大,而填線作戰則非南漢之所長。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南中、交嶺非不可取,因大戰方休,曹賊在北,無暇顧及。若欲收之,遣將征討,兵至則郡歸,地民則可歸置。”
“料觀北方之形勢,古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曹操以暴治民,主公以寬待民,此為主公之勝。主公善治軍民,擇機而伐,興復漢室,大有可為。”
北伐豈是倉促可下?
壽春、襄樊、祁山皆中原之堅城,堵住南方北上中原的道路。
縱葛公用兵受制於祁山,姜維畏祁山而轉攻隴西;襄樊、壽春之固,令南朝軍士為之頭疼。
劉備放下茶盞,笑道:“北伐從長計議之事,孤若不成,尚有子嗣。子若不成,亦有孫輩。世代北伐,終有功成之時!”
簡雍不客氣的打斷,說道:“主公豈可輕言天壽之事,此為大不吉之語。”
“憲和所言有理!”
劉備笑而撫須,說道:“孤年歲已長,從今歲以來,多有左右勸孤立嗣。孤深思多時,欲立寄奴為太子,不知仲邈以為如何?”
霍峻遲疑半響,說道:“寄奴雖天資聰慧,但年歲尚幼。主公身體健壯,何不如再觀察幾載,不必早憂太子之事。”
“憲和以為如何?”劉備復問道。
簡雍收腿而盤,說道:“若雍記憶無差,寄奴已有九歲左右。九歲之童,學識漸長,心智微成。主公可按霍督之語,於考察二年,越明後年,若學有所成,則可立為嗣子。”
“簡君所言甚是,峻也以為如此!”霍峻應和道。
“也罷!”
劉備沉吟少許,笑道:“且按二位之言,多觀望二年,再做決斷。”
霍峻似乎想起什麼,問道:“敢問主公,去歲言討山越、五溪之事,孔明可有決斷?”
劉備捋著鬍鬚,說道:“孔明言,春時,收麥種稻;夏時,百姓農忙;秋時,收稻種麥。唯有深秋初冬,動兵不傷農時。故孔明欲在秋冬之季,出數萬兵馬,平五溪、山越二蠻。儘量於春耕前,息兵罷戰,以免耽擱麥收。”
聞言,霍峻微微頷首,感慨說道:“似孔明這般用兵,何言征戰傷農乎!”
諸葛亮與尋常將領最為不同之處,他作為執政者,行軍作戰,往往會考慮到農業生產,再製定方針作戰,減少戰爭帶來的傷害。而這也是霍峻與他論戰的時候,敬佩諸葛亮的地方。
ps:北魏南漢的人口比在2:1,如果想書友想了解我推算的資料,或是有異議,周府可以發單章聊下具體資料來源。
當然也歡迎書友貼出異議資料,互相探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