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派城內軍士襲擾,趙雲、黃忠輪流出御。黃忠者,蒼老匹夫,力氣漸散,非劉備心腹之將;趙雲者,武力剛強,威震江左,劉備爪牙之將。故兵馬強弱,趙雲將強軍,黃忠將弱兵,分駐兩營,此為破寨之機。”
“明日當如今日,遣軍士出城襲擾,且又派斥候巡查城外,謹防霍峻設伏兵於郊野。若明日霍峻依舊如此,我與李將軍於後日平旦出城,與霍峻決一死戰。”
繼而,張遼看向李典,問道:“攻破敵營,斬殺霍峻,建功立業,當在此時。不知曼成將軍敢隨遼出戰否?”
李典臉色肅然,拱手說道:“典願從丞相之令,隨將軍出城作戰。”
“善!”
張遼沉聲說道:“遼與曼成將軍出戰,則由朱將軍守城,護軍監察城內兵卒。”
“諾!”朱光、薛悌二人應話。
——
且不言張遼敲定出城與霍峻決戰的部署,時俞韶、丁奉、高歆三將率五千羆虺軍披甲負糧,在斥候不斷的指引下,向東北趨行,趕赴東成。
東成縣位於成德以東,與其相距百餘里。吳敦、吳靖兄弟率援軍渡過淮河,在夏侯惇的指示下,從東成向合肥進軍,兩軍欲於合肥北部匯合紮營。
為何是吳敦、吳靖兄弟率援軍支援,而非是徐州刺史臧霸。一是與地理位置有關,吳敦為利城太守,兄吳靖為東海太守,二人離合肥戰場近。
二是臧霸正為糜芳的北上而頭疼,糜芳此行北上帶了之前青徐海濱的鄉人,在本地人帶路下,糜芳連破數座縣城。當夏侯惇的書信來時,臧霸正率軍士征討糜芳,奪回縣城,趕他下海。
臧霸、孫觀分了兩三千兵馬與吳敦兄弟,讓他率本部兵馬及他們所給予的軍隊,支援合肥戰場。吳敦兄弟不敢怠慢,率萬人兵馬渡過淮河,趕赴合肥。
從淮陵至合肥兩三百里,霍峻收到訊息,從派出羆虺軍中間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吳敦兄弟走了百餘里,剛過東成。
次日,吳敦兄弟帳下軍士過東成,午間時行至西葛陂,與羆虺軍遭遇,戰鬥一觸即發。
相較於倉皇備戰的吳敦兄弟,羆虺軍雖略有慌亂,但提前知曉將打遭遇戰,在將校的調整下,又迅速穩定下來。
羆虺軍旗下,俞韶召集丁奉、高歆二人商議對敵部署。
俞韶望著遠處的徐州兵,問道:“我奉都督之令,我軍遠赴而爭勝,敵遠赴而無備。今與敵寇遭遇,當力戰而取勝。然以騎卒為先,甲士於後,力挫敵兵,可否?”
高歆、丁奉觀望徐州兵軍勢,卻見徐州兵因遭遇羆虺軍,倉皇的軍士在軍官的呵斥下,從行軍佇列倉促變陣,陣型不整,旌旗混亂。
高歆持槊而立,說道:“徐州兵多是匪徒之徒,行軍無甲。今軍陣不整,兵勢混亂,當可擊也!”
說著,高歆指向徐州兵陣,說道:“前軍不可擊,歆率騎卒從側翼入陣,二位將軍從正面率軍破陣,步騎合擊之下,徐州兵必敗矣!”
“善!”
三人倉促敲定會戰方陣時,帳下羆虺軍迅速整隊,騎卒佈置於兩側,步卒列陣於前,已是漸漸有陣型的雛形。然今下的徐州兵,吳敦、吳靖兄弟二人忙於招呼軍佇列陣,軍士又在緊急穿戴甲冑。
遭遇戰,檢驗軍隊的精銳程度,最好的方法,莫過於遭遇戰。兩軍無備,倉促而戰,唯訓練出眾者勝出,徐州兵與羆虺軍的差距明顯可見。
少頃,不待徐州兵列陣完畢。羆虺軍已擊鼓聲,鼓聲大作,震天動地,步騎列陣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