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去世後,劉基恐遭孫氏忌憚報復,遂隱居在鄉里,耕讀于田野,治家有方。
在劉備繼任揚州牧時,便拔劉基為官。在執掌吳楚後,劉基進入車騎將軍府任職。自任官以來,劉基理事有條,深受劉備、諸葛亮二人重用。
諸葛亮見劉基出堂,笑道:“敬輿,甚有志操,理政嚴謹。今江淮初下,郡縣無序,何不如讓敬輿代主公執政一方。”
劉備微微踱步,說道:“江淮數百里間,百姓稀少,鄉縣荒廢,欲治江淮,恐是不易啊!”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江淮不興,何以北伐?”
“每逢江淮戰事,皆需發江左兵糧。然江東自壽春四百餘里,兵糧調集何其難也?今當委賢吏出任江淮地方,典農安民,以興江淮。”
凋敝的江淮對於曹操,亦或是劉備而言,都是屬於投入大於產出之地。為了保持戰線,需要不斷派派軍隊遠赴邊境戍邊,且還要數百里運糧到前線。
劉備斟酌幾許,說道:“孔明可有方略?”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江淮數百里間,非處處兵亂征戰之所。東安於西,南安於北。故以亮觀之,今廣陵郡當可言安,何不如命劉敬輿出任廣陵太守,於江北、淮南間數百里間聚民屯田,恢復生機。”
諸葛亮雖遠在江淮,但對江淮的形勢也是瞭解不少。
曹操的核心力量在兗、豫、冀三州,徐州交予藏霸、孫觀等半獨立的軍閥代理。合肥以北,壽春以南的地區,恐成為曹劉之間新的爭奪點。
故而從整體上看,淮南幾百裡地間,淮西的壓力大於淮東。徐州的廣陵郡因離淮河的戰線遠,反而能成為淮河地帶少有的太平地區。
“那昌豨當何以待之,孤曾封他為廣陵太守。”劉備問道。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升官授爵,改任下邳太守,聽由仲邈吩遣,屯駐險要之所。”
昌豨曾屬於徐州軍閥體系,被霍峻南遷後,屯駐在江都,成為半獨立附屬於劉備的軍閥。讓他屯駐徐州淮河邊境,並非不可,榮譽、待遇給夠就行了。
“從孔明之意!”
劉備興奮退卻,方才發現自己的衣服沾滿墨汁,笑道:“孤聞戰事歡喜,卻不料失態。”
“為主公換袍!”
“諾!”
劉備攤開雙臂,讓侍從為自己換衣,感慨說道:“若江州戰事,能如合肥戰事順利,恐孤早已入巴蜀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