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不封霍峻為縣侯,而是以奉邑的形式。主要還是在於劉琦自己也才是有名無實的成武侯。
又與劉琦閒聊半響,霍峻見其神情疲憊,主動告辭退下,讓劉琦回屋休息。
出堂屋時,霍峻卻見到潘浚與一名儀態軒昂計程車人交談熱烈,似乎在叮囑什麼事宜。
潘浚見霍峻出堂,讓士人先行離開,趨步上迎,笑道:“拜見君侯。”
“見過治中。”
霍峻向潘浚問好,說道:“州府官吏變動,峻多有面生,不知與治中交談之吏是為何人?”
二劉互表州牧,舊時劉琦府中吳地曹吏有隨往荊楚者,亦有棄官不就者。人員變遷下,自然要徵辟荊楚士人為官。
如此之下,霍峻能認識的曹吏自然不多,當然這也與霍峻外任地方有關。
潘浚見霍峻詢問,說道:“浚之姨兄蔣琬,蔣公琰是也。年少時,浚背鄉入襄陽求學,公琰知名於郡縣。今時治政荊楚,使君思求賢才,故而……”
說到後面,潘浚不太好說下去,似乎自己有提拔親眷之意。
霍峻笑了笑,說道:“舉賢不避親,治中之舉並非不可。”
頓了頓,霍峻問道:“不知治中欲命公琰出任何職?”
“公琰無功,僅能為州書佐!”潘浚說道。
霍峻手撫在劍柄上,說道:“我觀君兄氣宇軒昂,似有才學,不如到峻治下任職。若才學可用,或為縣長,磨礪幾載,可堪大用。何如?”
“如此怕是麻煩君侯了!”潘浚笑道。
“初治南郡,思求賢才爾!”霍峻笑道。
潘浚應和道:“荊楚能否大興,得賴君侯及諸位太守治政。”
二人同行間,霍峻看了眼劉琦府堂方向,說道:“承明既掌政事,居使君左右。當多加規勸使君,切莫過度迷戀酒色。”
潘浚欲言又止,轉而長嘆,說道:“浚豈無規勸,然使君聽而不納,我等亦無可奈何!”
“盡心規勸即可!”霍峻無奈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