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霍峻又說道:“益州之事,今下已有變動。時峻得劉荊州書信,言益州劉璋遣使法正而來,欲結三家之盟,申漢室伐賊之大義。”
“嗯?”
劉備露出疑色,似乎在表示他不知道此事。
魯肅咳嗽一聲,說道:“主公,我等以狩獵之名外出,劉荊州怕是找不到我等。”
“對!”
霍峻從書夾中取出巾帛書信遞給劉備,說道:“劉璋得知兩家於金口敗曹,曹操亡命江漢,心畏我二家之兵勢,故遣使法正西來,攜重利以悅二君,結三家之約,以抗曹操。”
“此信午間方才送至,想必劉荊州也早已將信送至使君府上。”
劉備瀏覽細節內容,皺眉說道:“結三家之好?若有盟約,何以向益州下手,若背盟違約,行不恥之事,恐難服巴蜀之眾。”
“呵呵!”
霍峻笑了笑,說道:“今劉璋向我等示好,吳楚豈能不納?若是不納劉璋,其心畏之下,與曹操盟約,此乃吳楚之失也!”
“三家盟約,益、揚、荊三州合一,伐曹之聲浩大。曹操雖居中國,但又豈能不畏?”
說著,霍峻上揚嘴角,說道:“且日後之事,今時又怎能料之。”
魯肅適當插話,獻策說道:“得聯巴蜀,不如又合馬超。都督據襄陽,主公取江淮,時四家之盟,齊攻曹操,則北方可圖,漢室可興。”
“咦!”
劉備驚訝而嘆,說道:“子敬之策,或有可為!四家若能聚義,備出江淮,仲邈出葉宛,馬超破潼關,劉璋度支糧草。四家兵馬當不下二十餘萬,同伐中原,曹操何以擋之?”
出色的戰略家總是能因時而變,借夷陵不成,劉備又無法與荊州開戰。倒不如利用三家之盟,搭配上馬超、韓遂,形成新的伐曹聯盟。三路齊進之下,曹操如何能擋!
對於魯肅的建議,霍峻卻是沉默不語。
今下的時局與歷史上大不相同,二劉聯盟比孫權聯盟更加團結,也更加和睦。劉琦雖是忌憚劉備,但不代表仇視劉備,要斷絕二劉的聯盟。
畢竟劉琦能走到今日離不開劉備、霍峻的幫助,他之所以有那樣的舉動,僅是因劉琦根基太弱了,出於自保的心態。
且霍峻、劉備、劉琦三人的關係,亦是複雜不已。以近些年來,劉琦待自己的好,劉備若欲向劉琦下手。霍峻斷然不會同意,當然劉備也下不了這手。
除了吳楚之外,在益州方面,估摸法正、張松卻依是帶路黨,思求明主賞識,欲建立功績。
那曹操與馬超的關係,又會何去何從呢?
“或是可行之!”霍峻含糊說道:“不如見過益州使者,再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