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氏一族可非小族,其祖上世出高官,如大司徒伏湛,大司農伏質。而那伏皇后的父親伏完,年少尚桓帝之女為妻,又襲不其侯,爵拜高官。從這樣來看,伏皇后算是劉協的表妹。
不其國侯,食邑三千六百戶,伏湛輔光武中興大漢有功,得封東萊不其。
因而伏氏家族雖不比袁氏,楊氏,但亦是傳承近兩百年的大家族,且有食邑為俸,族人甚眾。在劉協的認知中,若能得伏氏幫助,他謀取許昌的機率將大大增強。
伏皇后咬了咬銀牙,說道:“妾當向父親言明深淺,讓君父幫助陛下。”
“善!”
劉協親了口伏皇后,笑道:“梓童是乃大漢國母也!”
伏皇后心中暗歎了口氣,父親伏完的性格,她可是知道些。性格柔和怕事,初入許昌時,為不讓曹操猜忌,讓出了輔國將軍的位置。
之前董貴人身亡之時,自己出於害怕向父親言盡董貴人的悲慘之狀,卻不曾想父親膽怯怕事,捂著書信當沒事人一樣。今又寫信與父親,也不知父親伏完會做如何選擇。
在劉協的鼓動下,伏皇后以劉協的名義向父親伏完送去一封書信。
得到伏皇后書信的伏完,看完書信,長嘆了口氣。謀取許昌,他可沒這膽子,也沒這能力。
“父親之意如何?”長子伏德試探問道。
伏完放下書信,冷笑說道:“天子僅憑我伏氏一族就想奪得許昌,怕是想的太過簡單。曹操雖是兵敗,但許昌又豈沒佈置,朝堂上下多是曹操耳目。”
對於這個天子女婿,伏完之前甚是看好。但隨著東遷許昌,伏完都開始後悔將女兒嫁天子為後了,傀儡天子的局面猶如爛泥潭,不僅劉協受羈絆,自己伏氏亦是不敢過分張揚。
“那以父親之意,可是欲助妹妹?”伏德問道。
伏完揉著腦袋,說道:“若是事發,我伏氏一族不保,故而不可急謀。然若欲謀之,得一人相助,方有機會成功。”
“何人?”
伏完嘆了口氣,說道:“非是他人,乃是當朝尚書令荀公,荀文若。”
“荀令君?”
伏德驚訝說道:“荀令君素是曹操心腹要人,今曹操能有如此權勢,與荀令君密不可分,故而荀令君怎會幫助我等?”
伏完則是笑笑,說道:“荀令君素有權勢,若能得其相助,我等謀奪許昌,必會成功。若不得其相助,僅憑我等謀奪許昌,亦是難成,倒不如放棄謀劃。”
“且荀令君雖與曹操和而不同,今即便得知此事,亦是引而不發,怎會宣揚出去,致天子於危險當中。”
伏完從來都不是死忠劉協之人,怎麼會拿全族性命陪劉協玩。就按他說如果得到荀彧的認可幫助,劉協有成功的希望;若得不到荀彧的支援,他們也別想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