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隨著劉表去世,荊襄昔日之寧靜亦是消失。今春水上漲之際,霍峻率兩萬兵馬入駐魚梁洲,修築營壘,又營造水寨。
大帳內,霍峻在輿圖上標註曹軍各部將領。
蔣濟替霍峻整理各方軍情,說道:“漢水之北,張遼屯兵蔡陽,張郃屯兵安昌,于禁鎮隨縣,徐晃屯樊城,李典屯新野,朱靈兵鄧縣,馮楷守湖陽。江夏七軍主力仍在,帳下皆有五六千兵馬,約有四萬之眾。”
繼而,蔣濟又指向襄陽,說道:“漢水南岸,曹操仍在襄陽城內,城中兵馬約有萬餘人。以我軍帳下兩萬人而言,以襄陽之險峻,又有曹操居於城中,怕是無法上岸作戰。”
霍峻全靠舟舸入漢水,利用水師的優勢,屯兵在魚梁洲。若是率步卒而至襄樊,怕是被張遼、張郃、于禁、朱靈等將領聯手教訓。
霍峻望著輿圖上的曹軍兵力分佈,說道:“襄陽城郭險峻非比尋常,又有曹操居城,不可謀之。讓軍士屯兵魚梁洲,牽制襄樊曹軍即可,凡曹軍敢出兵南下,即出兵擊之。”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都督於襄樊牽制諸軍,二公圍取江陵諸城。然曹操居於襄樊,又有七軍兵馬在手,故而以濟觀之,怕是難以急下江陵。今濟有一計,或可讓曹操率軍北歸許昌,讓二公速下江陵諸城。”
霍峻目光落到蔣濟身上,說道:“子通請言良計!”
蔣濟捋著鬍鬚,笑道:“都督可知禍起蕭牆否?”
“嗯?”
霍峻面露思索之色,問道:“子通所指災禍,可是在許昌之中?”
“正是!”
蔣濟整理思緒,說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奉行不法之事。往昔曹操兵威赫赫之時,上至天子下達群臣,唯曹操是從,莫敢不服。然曹操舉中國之眾以臨江漢,與都督戰於金口,千里敗亡,帳下軍士十不存一。”
“故若讓許昌君臣知曹操之慘敗,又知曹操被都督困於襄陽城中。以都督之見,看那許昌朝堂會是如何?”
蔣濟低聲說道:“漢室四百載,今雖孤弱,但忠漢之人仍有。曹操聲威之大,令人不敢不從。今曹操敗走江漢,忠漢之人必蠢蠢欲動。”
霍峻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那位許昌天子劉協從來不是一個安分之人。
除了衣帶詔之外,劉協亦曾言語威脅過曹操。如劉協初到許昌時,並無實權,猶如傀儡。故而劉協與議郎趙彥謀略國政。但曹操知曉後殺了趙彥,以來威嚇劉協。
然劉協卻是不畏,詔曹操覲見,並有虎賁左右持刀,威脅曹操言:‘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這半威脅的話語,左右又有虎賁衛士持刀,嚇得曹操汗流浹背,自此不復朝見劉協。
如按蔣濟而言,劉協知道曹操兵敗落魄,必不會放過這個時機。大機率會在許昌搞事,而那時候曹操必不敢在襄陽停留……
“可!”
霍峻讚許說道:“子通才略達人,峻甚服之。”
說著,霍峻笑道:“既有君獻策,那便由君調配人手,將此訊息散播於南陽、許昌,我等於魚梁洲坐觀許昌變化。”
“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