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笑了出聲,說道:“若有磐弟事又易爾!”
說著,劉琦看向劉備,問道:“琦聞使君與那建昌校尉太史慈有過往來,不知使君可否修書一封,看能否勸太史慈歸順我荊州。”
“不可!”劉備揮手否決,說道:“長公子,子義性情厚重,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實乃青州名士。今其入孫氏門下,又豈會輕易歸順。此修書一封,恐會驚動孫權、太史慈等人,不利我等進軍。”
太史慈兵敗歸順於孫策,並與孫策結為知己。然而他與孫氏的關係並非普通君臣的關係,而是超越君臣,又在合夥人之下的關係。
在為孫策效力後,太史慈統兵萬人,管轄海昏、建昌等六縣,成為從屬於孫氏帳下,又是地方上小諸侯的角色。
當然,太史慈這種角色,在漢末亂世中實屬常見。比如呂布與張遼的關係,看似張遼是呂布的手下,實際上張遼卻是獨立於呂布手下之外的武裝,只不過他為呂布做事而已。藏霸與曹操的關係也是如此,歸於曹操名下,卻是獨立武裝。
而這些人的地位也是高崇,往往拜授高官。張遼在呂布帳下,二十八歲受拜蕭相國,相對於後世地級市的市高官。
曹操將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管轄,將徐州諸郡封於臧霸及其手下。
“那便可惜了!”劉琦嘆息說道。
三人又閒聊少許,劉備、霍峻二人便離開了。
出府後,劉備、霍峻同坐一輛車。
上車後,劉備朝著霍峻拱手,說道:“幸賴仲邈謀劃,備得以掙脫牢籠。”
“不敢!”
霍峻連忙扶起劉備,說道:“今大軍未動,江東未下,何敢言為明公掙脫牢籠。”
劉備正襟危坐,關切說道:“仲邈今時下江夏,若與孫氏來攻,備深感不安,彼時當以否決。”
霍峻笑了笑,說道:“明公,大軍將伐江東,豈能不知江左地理軍事。峻往江夏而行,將為大軍探查地理軍事,且若遇孫氏來攻,峻能挫其鋒芒,亦可漲黃太守、劉荊州之士氣。”
劉備皺著眉頭,說道:“仲邈此行有危,不如讓叔至追隨左右。叔至之勇,於備軍中僅次雲長、翼德、子龍,亦是一員驍將。”
劉備心裡略有擔心,事到如今,霍峻僅為他做事,卻不明確上下名分,萬一被人拐走了怎麼辦,當下的他只能在細微之事上去幫助關心霍峻。
“既然如此,峻多謝明公!”
霍峻也不矜持,他前往江夏有搞事的念頭,也是要靠譜的手下幫襯。特別是上陣殺敵,陳到的勇武將是一大助力。
“此行當以安全為上!”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