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可解將軍當下之困。”
“請先生明細。”劉備拱手求問,說道。
諸葛亮披著蓑衣,在坐於江畔之上,笑道:“蔡瑁、蒯越二人心憂長公子建功,故調將軍回襄陽,欲斷長公子臂膀。然此番將軍回襄陽,非是隻身一人,而有長公子相隨,故此事易爾。”
“今劉荊州欲立長公子為嗣子之念,將軍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讓長公子上疏請罷豫章兵,作出欲留在襄陽鞏固嗣子之位之舉。屆時蔡瑁、蒯越二人必心生惶恐,擔憂長公子與將軍留在襄陽,反而希望長公子與將軍出征江東,好讓他們謀劃劉琮上位之事。”
諸葛亮雖身處隆中,但得益於他的人脈對荊州局勢看得很透。蔡瑁、蒯越二人為什麼老針對劉備搞事,不就是因為劉備支援劉琦,想把劉備從劉琦身旁弄走。
此番如果劉備單獨回襄陽,恐怕不好走。但這次對就對在劉琦隨行一同回來,劉表看見劉琦的變化,心生立劉琦之念。如今劉琦、劉備如果放棄江東作戰,全心全意與劉琮奪嫡,其勝負機率不言而喻。
因此蔡瑁、蒯越反而會希望劉琦、劉備二人出征江東,讓他們在荊州襄陽,好生謀劃奪嫡之事。
“這~”
劉備遲疑說道:“那伯瑋何以繼承荊州之業?”
諸葛亮輕扶羽扇,說道:“今袁氏二子相殘,曹操得利,平定河北,指日可待。將軍出征江東,又分心助長公子爭奪荊州基業,恐二者不可得兼。今當先取揚州六郡為基,操練水軍,精選士卒。”
“且亮素曉周易,近日夜觀天下,劉荊州雖患病在身,仍有數載光景。將軍當速取江左,待劉荊州病危之時,以精兵為依仗,表長公子為州牧,發兵入襄陽,爭奪荊州。”
劉備合掌相搓,感慨說道:“先生未入襄陽,能知天下之事,又教備伐北之略,先生真可為國士也!”
說著,劉備向諸葛亮行禮,說道:“備雖名微德薄,但有熱血在身。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拜先生為軍師,恭聽教誨。”
諸葛亮矜持少許,扶起劉備,說道:“亮久樂耕鋤,喜於漁獵,懶於應世,有誤將軍之託,恕亮不能應命。”
劉備望著要拒絕自己的諸葛亮,再次下拜,誠懇說道:“先生若不出山,何人助備成就大業,又何人助某興復漢室。先生有曠世奇才,當留名青史,方不負先生之能。”
望著如此誠懇的劉備,諸葛亮提裳下拜,肅然拜道:“為圖將軍之志,亮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扶起諸葛亮,大笑說道:“得孔明相助,備當如魚得水也。”
話音未落,沿著檀溪一路搜尋的趙雲終於找到劉備,高聲喊道:“主公,雲在此!”
約近十餘步,趙雲翻身下馬,一路小跑到劉備身側,問道:“主公可曾受傷?”
劉備看著如此著急的趙雲,笑道:“幸得軍師相救,備倖免於難。”
“軍師?”
趙雲看向風度翩翩的諸葛亮,頗是疑惑。
劉備指著趙雲,介紹說道:“孔明,此乃趙子龍,常山人士。曾隨仲邈堅守彭澤城,入陣破敵,斬殺宋謙、黃蓋,驍勇異常,替備掌帳下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