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在拿下柴桑後,周瑜派遣周泰分取鄡陽城。然而等周泰率水師到達鄡陽城下時,卻發現趙雲已經抵達。周泰畏懼趙雲的驍勇,又見鄡陽有人把守,只得回海昌覆命。
收到柴桑被破的訊息,霍峻也是第一時間率軍士離開彭澤城,撤至鄡陽城堅守。畢竟柴桑已破,堅守彭澤城的意義不是很大,倒不如撤至鄡陽城,從東岸牽制江東兵馬。
劉備聽得事情原委,不禁感慨,說道:“料敵精準,知細杜危,謀略深遠,實乃名將之所為,備不如也!”
若是說霍峻鎮守彭澤城近三個月,給江東軍造成大量的傷亡,可以說明他是出色的將領外。
今在沒有外界的情報下,僅憑江東軍的調動情況,猜測出周瑜可能會採取先破柴桑,後取鄡陽城的軍事部署,並且做出了相應的佈置,防微杜漸,保全了軍士。此番操作,足以說明霍峻不只是出色的將領,而是優秀的軍事統帥。
畢竟將領與統帥最大的區別,即在於對戰場事態的把握,不思勝,先思敗,不把大軍帶進絕境,方才是統帥的行為。
待劉備與糜芳寒暄幾句後,問道:“今孫權撤至贛水以北列陣,不知何意?”
徐庶沉吟少許,說道:“啟稟主公,如糜將軍所言,孫權兵不過一萬五千之眾,而我軍有近兩萬之眾。孫權本欲奪取柴桑,與孫賁、孫輔兄弟,南北夾擊我軍,卻不料我軍擊敗孫賁,揮兵北上。”
“今孫權兵寡,憂慮勝敗之事,撤至贛水之北列陣,有拖延時間之意。其試圖憑藉水船斷我軍糧道,暗通孫賁聯絡。若孫賁興兵從南擊我,我軍將陷入兩面夾擊之狀態。故今當速戰速決,不可耽擱時間。”
當下孫權的狀態頗是尷尬,他本指望與孫賁配合,南北夾擊劉備。沒想到劉備率先擊敗孫賁,把孫氏兄弟二人趕到廬陵,然後揮兵北上與自己對峙。
然後南昌、鄡陽二城也沒有拿下,大軍反而被限制於柴桑、海昏這幾縣之中。幸虧荊州水師覆滅,如果沒有覆滅,他們將要陷入反包圍當中。
也就說孫權唯一的辦法便是拖,儘快聯絡上孫賁,讓他們北上夾擊劉備,這樣才能解決自己尷尬的局面。
徐庶所說的意思則是建議劉備儘快擊敗孫權,不要陷入兩面夾擊的狀態。
劉備微微皺眉,說道:“孫權兵馬雖寡,然而有水師之利。今隔贛水對峙,我軍實難速破啊。”
徐庶捋著鬍鬚,說道:“不如喚仲邈入軍,問其可有破敵之策?”
“可!”劉備吩咐說道:“興霸率水師前往東岸接仲邈過大澤,讓子龍暫督其兵馬。”
“諾!”甘寧拱手應道。
ps:今天有點卡文,諸位暫且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