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劉備繼續編織著白毦,問道:“備膝下有女,可惜仲邈未有親子,否則可以婚之。”
劉備與徐庶有一句沒一句搭話聊著,直到軍報傳來,才停止了閒聊,喊上劉琦、文聘等人,升帳議事。
大帳內,劉琦手裡握著軍報,問道:“據子龍將軍所報,孫權將起萬人兵馬犯我彭澤。又據鄱陽縣來報,程普、韓當剿滅地方賊寇,合併約計六千人。今我軍豫章之中,我軍雖破太史慈,然孫輔又至,與我軍對決。”
說著,劉琦扭頭看向劉備,問道:“不知叔父可有方略對之?”
聞言,劉備沉吟少許,說道:“當以分兵御之,程普、韓當二將乃是沙場宿將,隨孫堅、孫策二人南征北戰,頗是悍勇。備帳下雲長可統兵御之,然其兵少,長公子可遣別將佐之,共討二人。”
劉琦微微頷首,詢問荊州將領,問道:“關君侯統兵禦敵,不知誰願為其副將?”
對於讓關羽出任偏軍,劉琦沒什麼意見。在場中官職比關羽高的除了劉備、劉琦就沒有其他人,更不又說關羽早已威震天下,其他人根本無法與關羽比肩。
黃忠從位上起身,拱手說道:“忠素聞程普、韓當二將驍勇,若關君侯不棄,忠願率部隨將軍一同前往。”
“君侯以為如何?”劉琦問道。
關羽丹鳳眼微挑,見是救了自己一命的黃忠,拱手說道:“漢升可隨羽前往。”
“好!”
劉琦見一路軍解決,又問道:“孫權、孫賁二軍當如何對之?移兵與孫權相戰,亦或是與孫賁對壘。”
霍峻挺直腰背,拱手說道:“啟稟長公子,今豫章初有戰果,當一鼓作氣,全據豫章。豈能因孫權兵至,而轉戰與其作戰。峻以為當是南攻孫賁,東據孫權。”
劉備點了點頭,認同說道:“豫章與吳郡山川相隔,若能消滅孫賁、孫輔二人,則能專心向東,與孫權角力。故當從仲邈之語南攻孫賁,東據孫權。孫賁雖是宿將,但少謀略,不足為慮。備與長公子統兵在此,尋機對壘,足可敗敵。”
“那孫權所部何以據之?”劉琦憂慮問道:“其統水路兵馬,今雖萬人,但後續必有重兵在後,不可輕視。叔父、仲邈可有良策否?”
劉備初至江東不久,他僅知道陸上必守彭澤,水戰暫且他還不敢發言。劉備與劉琦一同看向霍峻,希望能從他的嘴裡聽到化解之策。
面對眾人目光,霍峻面容坦然,自信說道:“如長公子所言,孫權雖萬人來犯,其必有大軍隨後集結。故僅守彭澤一隅不成,仍需屯水卒於柴桑。”
劉琦挺直腰背,問道:“敵水師從東而行,水師不屯彭蠡澤,反屯柴桑是何道理?”
霍峻從懷中取出他在柴桑收集到的輿圖,讓左右侍從攤開,起身指點說道:“彭蠡澤分為南北兩湖,大江從兩湖之間地峽川流而過。南湖口猶如葫蘆口,初入既狹,後豁然開朗……”
三國時期的彭蠡澤分為南北二湖,長江從兩湖之間穿過。其中南湖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南侵土地,成為了後世所熟知的鄱陽湖。
鄱陽湖的長江段外圍的地形頗是特殊,屬於葫蘆口地形,船隻進湖的河道窄,但入鄱陽湖,豁然開然,入眼便是水天相連,渺無際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