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陣衝鋒的真正意圖,便恰恰在衝亂敵騎陣形,給中軍主力斬殺敵人創造有利條件。
拓跋扶風的長槍騎兵,在與周遭各族的騎兵大戰中屢見奇效,這次也照樣搬來,要讓梁軍鐵騎嚐嚐滋味兒。
第二波,彎刀騎士,這是主力軍,全部由騎術高超,刀法精良的勇士組成,每人腰間都有一長一短兩把彎刀,在馬背上,這種彎刀使起來更為省力,彎刀所到之處,往往皮開肉腚,這一隊專門搏擊砍殺。
第三波,輕劍騎士,這是追擊逃竄之敵的輕騎,兵士只帶輕劍,每個士兵各背一柄弓弩,30發弩箭,而且坐下戰馬特別出眾,輕兵良馬,疾如閃電颶風!
北蠻軍發動之時,便見梁軍雲車上大旗劃出一個巨大的弧形,隨之幾面牛皮大鼓隆隆響起。
左右兩個方陣搶先發動,從兩翼插向北蠻前軍和中軍的斷續部位,而中央方陣的三千鐵騎則展開成一個巨大的扇形,迎著北蠻軍的長矛前鋒兜了上去。
原來莫離早就看出了,北蠻鐵騎只是大致有個陣形,三波衝鋒之間並非緊密相連。
尤其是兩軍初戰,拓跋扶風最想看看梁軍騎士在長槍兵面前的抵抗力,所以沒有連續下達第二波衝擊命令。
雖只是須臾之間,但對於動則如急風暴雨般的騎兵而言,第一波衝鋒之後,第一波衝鋒隊伍和第二波衝鋒隊伍就已經出現了巨大一個空闊地帶。
莫離淡定指揮著梁軍的兩翼鐵騎繞過長槍兵,準準地插入了一個短暫的空白地帶!
兩翼先行展開之時,拓跋扶風已經有所覺察,他立即下令中軍主力發動第二波衝殺。
可是戰機稍縱即逝,即使他反應很快,然而事先沒有做好相關預案,已經遲了!
兩翼梁軍已經呼嘯著在空白地帶重疊,將北蠻騎兵截為首尾不能相顧的兩部分。
此刻,雲車上大旗左右招展,重疊匯聚的梁軍騎兵又立即分為兩股,一股壓著長槍兵後背殺來,一股迎著北蠻軍主力殺來。
北蠻的長槍兵戰力雖強,但因為是長兵器,所以相互間總有一馬之隔,只能散開成漫山遍野的一大片衝殺過來。
迎上來的梁軍主力,分為兩翼,總共兩千騎兵,迅速掠過長槍兵的外圍,烏拉壓上去,誓要截殺北蠻騎兵主力。
戰場形勢瞬間變得明朗,對北蠻騎兵來說,處境已經極為危險:梁軍用兩千騎士,前後夾擊一千北蠻長槍兵;梁軍三千騎兵,正面迎戰北蠻騎兵主力三千;北蠻騎兵還被從中間分割,後軍窩在原地,前軍陷入兩倍兵力的包圍夾擊,頃刻便有覆沒危險!若要扭轉這種大格局的被動,便只有後軍馳援前軍,形成兩大塊勢均力敵的對抗,而後真正比拼實力。
拓跋扶風久經戰陣,自然立即看出了這種危機局面,戰刀一舉:“後軍的兒郎們,跟我殺——!”拓跋扶風一馬當先,便親率後軍來馳援前軍。
雲車上,莫離揮舞大旗左右兩掠,梁軍的截殺主力立即喊殺聲大起,左右加倍展開,竟將後軍攔在了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