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 (2 / 2)

允返回教室後馬上拿出歷史書和《歷史教材輔助》,開始看之後的歷史。下一章是《大明前期的科學進步》,允略微看了看就翻了過去;再下一章是《大明前期同其他國家的關係》。這一章的內容允倒是感興趣,但他現在想看的是第二次社會革命,先跳過繼續向後翻;下一章,就是《大明前期的社會發展、政治制度的變化和第一次社會革命》。

允想了想,沒有繼續向後翻。毫無疑問,他關心的第二次社會革命所在章節的標題多半是《大明中期/近代的社會發展、政治制度的變化和第二次社會革命》。第二次社會革命一定和第一次密切相關,他先將這一章看了再看那一章更好些。

他跳過了對於洪武年間政治制度的敘述及評價,直接從對自己實行的制度開始看。“……,毫無疑問,昭帝所推行的種種制度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四項:1、實行將藩王封到海外的分封制,2、塑造以貴族為核心的統治階級,3、重視工商業的發展,4、改革稅收制度。”

“有關於分封制的內容,本節不再贅述。”

“塑造以貴族為核心的統治階級,這是昭帝的一大創舉。我們至今難以知道昭帝為什麼會有這樣做的想法,而不是延續太祖皇帝的制度。但毫無疑問,這對於大明的影響是巨大的。昭帝作為制度的塑造者,在建業年間這一制度還不成熟,擁有與太祖皇帝相當的權力;章帝不如昭帝,但也權力極大;但從帝國的第四任皇帝睿帝開始,權力逐漸縮小,等到成帝繼位時,雖然還可以藉助文官集團與貴族抗衡,可已經無法透過貴族們堅決反對的政令。如果不是還有海外的藩國支援皇帝,皇帝的權力很可能會變得與拂國家的國君權力差不多。”

看到這裡,允笑了笑。這正是他當初設計出來的互相制衡的制度。雖然中原皇帝一個人的權力越來越小,但在有海外藩國的情況下,中原貴族不可能透過禪讓的方式奪取皇位,因為這會引起南洋與西北有野心的藩王起兵,中原也一定會有仍然心向朱氏的文臣武將倒戈,風險太大,得不償失。

他繼續看下去。“不過昭帝塑造以貴族為核心的統治階級的制度卻對於帝國基本平穩渡過第一次社會革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視工商業的發展,這同樣是昭帝令人驚訝的改革。這並不算是昭帝的創舉,因為早在春秋時期,在管仲的領導下,齊國就成為重商的國家;昭帝在大力發展工商業時,也多次提到過管仲,而且親自在國子監與五城學堂講課的時候講過《管子》。”

“但我們同樣不知道為什麼昭帝會鼓勵工商業發展,實際上,工商業大規模發展對於封建統治是不利的。史學家提出了重重觀點,但沒有得到公認。”

允笑了笑,繼續看。“……,不論如何,在昭帝在位時期,工商業得到快速發展,在短時間內,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從復興歷30年、洪武三十年的3%迅速增加到20%,接近南宋的最高比例;關稅總數從復興歷31年第一年開關的不到兩百萬貫,至復興歷36年已經超過五百萬貫。當然,這與分封制的順利推行、印度的征服以及與拂國家的直接貿易密切相關。總而言之,由於需求大增,以及制度的鬆動,工商業得以快速發展。”

“昭帝還大大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常山公主的丈夫雖然是舉人,但出身商人世家;孝誠章皇后(文垣的老婆)出身的家族也是商人世家。僅憑昭帝的這兩個安排,就能夠看出商人的地位提高到了什麼程度。”

“昭帝最後一項重要改革是稅制改革,從太祖時期的以收取農業稅為主,改為收取工商業稅為主。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改革。雖然當時每縣只有幾個稅吏徵收農業稅,看似沒多少成本,但實際上收取農業稅的隱形成本很高,只是都被轉嫁到了勢力弱小的地主和自耕農頭上。這就導致即使不發生大規模災害與戰亂,土地也會逐漸集中到勢力強大的地主手中。昭帝利用短時間人少地多的情形實行的小農莊制度只會延緩這一程序,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而且昭帝收取農業稅的方法也很正確。關稅是很難逃脫的,所以制定稅率足額收取;城中商鋪很難確定營業額,所以按照售賣貨物種類、店鋪面積定額收取。這就保證了工商稅的收取效率,使得政府每年得到的稅賦能夠逐漸增加,保證了國家的正常運轉。”

“章帝、睿帝繼位後,也沒有改變昭帝制定的政策。睿帝末年,城市人口已經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40%,工商業稅賦已經佔到了全國總稅賦的75%。”

“按照拂一位社會學家的說法,到了這個時候,大明帝國的經濟基礎已經與上層建築不一致了,急需變革,要麼是改變經濟基礎,重新變成以農業為主,要麼改變上層建築,將商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資本家納入統治階級。”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資本家被納入了統治階級。實際上,因為昭帝的改革,包括設立皇帝、皇族與貴族共享利潤的重工業工廠,而且重工業工廠的利潤也超過了貴族在鄉下收取的地租;以及大肆提高資本家的地位,使得貴族並不反對工商業而且早就與資本家有所勾結。成帝在位時,他們徹底勾結在一起,組成了新的統治階級。部分不贊同這一點的貴族失去了權勢,被邊緣化,甚至被廢除了爵位變成平民。”

“儒家學說,包括昭帝提倡的新儒家派別明禮派也被排斥了。資本家的目的就是賺錢,豈會允許儒家這種將他們視為‘五蠹’的思想流傳?更不必提儒家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工商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打破傳統觀念,得到更多自由的工人,與儒家更是死敵。”

“這時報紙已經出現。資本家在全國所有的報紙上揭露儒家陰暗的一面,揭露孔子當初做過的違揹他觀念的事情,抹黑儒家;又減少科舉考試中儒家內容所佔的比例,更多的考核有關《管子》的內容。”

“在資本家的攻勢中,儒家迅速敗退,資本家完全掌控了輿論,再加上他們先前就已經控制的經濟基礎,可以說完全掌控了國家。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帝國最黑暗的年代,就此到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