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愛卿以為,如何命名為好?”允熥想了想覺得他說的也對,確實沒有用國號命名書集的先例,就又問道。
“臣以為,《鑑文大典》此名更好些。鑑有借鑑之意,此書又是古今所有書籍匯總而成,正和此意。”解縉說道。
允熥又問了一遍才明白他說的是哪四個字。想了想覺得這個名字不錯,點頭答應:“那就稱之為《鑑文大典》。”不過話音落下後他又覺得不太對,感覺這個名字好像是《建文大典》似的。不過他又想了想,覺得還是不改了。即使稱之為《建文大典》也沒什麼,反正今世也沒有建文朝。
“臣馬上傳令重新印製書籍封面,覆蓋於原書頁上。”解縉又馬上說道。
允熥點點頭,低頭沉思起來。解縉不知這有什麼好沉思的,但也不敢打擾,站在他身旁靜靜等候。
“解卿,這部書集此時應當有兩部,一部是手抄本,一部是印刷本。”過了一會兒,允熥才抬起頭問道。
“是,陛下。”解縉回答。
“你傳朕旨意,將這部書再印刷六部。”允熥說道。
“陛下,這,為何要印刷這許多?”解縉驚訝的問道。這可是超過萬冊的書,儲存十分不易,而且即使用活字印刷的成本也不低,印這麼多做什麼?若是需要某部分,印哪一部分就成了。
“朕自有道理。”允熥沒有解釋。
“臣遵旨。”解縉很沒骨氣地答應道。反正不是自己花錢、自己儲存,陛下有旨,自己接著就是了。他甚至開始琢磨要接著這個機會將自己喜歡的幾冊偷偷印一份帶回家。
“此事萬不可馬虎,一定不能印錯。印刷完畢後,讓校對之人再校對一番。朝廷給他們開兩倍的俸祿,六部書都校對完畢後還另有賞賜。”允熥囑咐道。
“臣必不敢馬虎。”解縉又答應道。
見解縉表情十分認真的答應了,允熥點點頭,小聲自言自語道:“算上已有的兩部,八部書,應當已經足夠了吧,不會再失傳了吧。朕不僅印刷得多,而且不會存放在同一地方,而是分散放置於各地,甚至非中原之地,應該能夠像《四庫全書》一般完整的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