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索,我真的想不到,費迪南陛下與凱瑟琳王后竟然會策劃這樣重大的事情。”詹姆斯·丘吉爾半是感嘆,半是詢問。
剛才明國皇帝與吉哈諾的對話令他非常驚訝。卡斯蒂利亞竟然要與大明聯手控制埃及,打通海上絲綢之路!同時,為了加強雙方的聯絡,兩國會進行聯姻,並且簽訂正式的盟約。詹姆斯·丘吉爾雖然年紀還輕,對於歐洲的局勢所知不多,但也知道,如果這一聯盟真的達成,而且打通海上絲綢之路,會對歐洲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代表著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所控制的傳統航線將失去意義,卡斯蒂利亞必將成為歐洲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當然,他也知道,這件嚴重觸犯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國利益的事情想要實現沒那麼容易。地中海少不了一番龍爭虎鬥。最後事情到底會怎麼發展,可不好說。
“打通海上絲綢之路,對所有的歐洲國家,所有的主的信徒都是好事!”吉哈諾說道“這代表主的信徒能夠以更加便宜的價格取得來自東方的貨物,更多的人能夠用得起香料、絲綢和瓷器。”
“而擔負起這個重任的,只能是我們卡斯蒂利亞王國。法蘭西不僅仍然面對英格蘭的威脅,而且內部處於分裂狀態;羅馬人的國王西吉斯蒙德所統治的匈牙利和德意志地區雖然強大,但內部矛盾同樣巨大;波蘭與立陶宛人又不在地中海沿岸;威尼斯人與熱那亞人也擁有強大的海軍,但他們滿足於現在的勢力範圍,不願開拓新的航路。只有我們卡斯蒂利亞王國,不僅擁有實力,而且願意為所有主的信徒完成這一使命!”
吉哈諾這話雖然是在吹噓卡斯蒂利亞王國,但也確實是實話。威尼斯與熱那亞這兩個國家完全是商業驅動,本應是最適合完成這件事情的;但他們太會算賬了,歷史上就因為反覆計算,認為哥倫布、達伽馬等人開闢新航路的想法風險太大、成本又高,覺得不合算,不願意進行‘風投’,讓不會算賬的卡斯蒂利亞與葡萄牙投資了探險行動,讓這兩個窮國從絲變成高富帥。這一世,即使允熥派出使者向威尼斯與熱那亞建議聯合控制埃及打通海上絲綢之路,最後的結果多半還是這兩個國家的公民經過反覆計算後認為不合算,繼續維持原本的商路。
“卡斯蒂利亞確實是擔負起這一重任唯一的人選。”詹姆斯·丘吉爾先恭維他一句,之後卻道“可是阿隆索,雖然家族成員沒有與我說過這件事,但我覺得大多數英格蘭貴族不會反對;亨利四世陛下與王太子反而因為想要控制法蘭西,兼任法蘭西國王而反對。”
“這個麼,當然是我為了讓明國皇帝接受,而瞎說的。”吉哈諾用法語小聲說道。
實際上,當時吉哈諾所說的英格蘭貴族反對參與打通海上絲綢之路,國王支援的話完全是謊話,真相其實是國王反對,而貴族支援。
現在英格蘭病體纏身的國王亨利四世,以及亨利五世王太子都有一股執念,想要統治法蘭西。當然,這對他們也有實際利益的好處。如果兼任法蘭西國王,就能控制王室直轄的領土,擴大蘭開斯特家族的勢力;而與卡斯蒂利亞聯手控制埃及,因為英格蘭的國力不及卡斯蒂利亞,能得到的好處不多,比不上兼任法蘭西國王的好處。
但對於英格蘭貴族來說,情形卻恰恰相反。本國國王兼任法蘭西國王,對他們貴族來說頂多是戰爭進行的時候能夠在法蘭西劫掠財貨,戰爭結束後不能進一步取得利益;可跟隨卡斯蒂利亞控制埃及,即使獲得的利益少,也是長久的,而且許多貴族與卡斯蒂利亞貴族也是姻親,甚至出自同一家族,或許還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吉哈諾與英格蘭許多貴族,比如牛津伯爵、亨廷頓伯爵接觸過,他們都支援這一行為。
可丘吉爾家族卻是例外。這一家族中的許多人希望能夠參與打通海上絲綢之路,但現在的馬爾巴羅伯爵(相當於族長)亨利卻反對。為了說服他,吉哈諾才特意帶與亨利·丘吉爾關係好的詹姆斯·丘吉爾來到東方,讓他見識到這條商路的“錢途”,回去後說服亨利·丘吉爾,之後合英格蘭貴族之力,逼迫國王改變自己的想法,參與打通海上絲綢之路之事。
這事早晚詹姆斯·丘吉爾會知道實情,所以吉哈諾這時沒有隱瞞,用法語告訴了他。之所以用法語,是因為擔心明國派人監視他們,偷聽到這個訊息。還從來沒有法蘭西的使者來過大明,大明應當不會有人懂得法語。
“原來如此。”詹姆斯·丘吉爾點點頭說道“你放心吧,我回去後一定勸服亨利伯父,讓他支援這件事。”
“這樣就太好了。你放心,將來費迪南陛下不會虧待你的。”吉哈諾笑道。
“可是,剛才明國皇帝說了,盟約成立,聯合攻打埃及的行動開始的前提條件是用突尼西亞作為嫁妝。可是,突尼西亞的哈斯夫王朝實力不弱,怎麼可能在五年之內滅亡這個國家,作為公主殿下的封地?”詹姆斯·丘吉爾又問道。
“哈斯夫王朝的實力確實不弱,就在二十年之前還打敗了法蘭西人。哈斯夫王朝這幾年不斷同周圍的國家打仗,還強迫吉亞尼德王朝臣服,作為附庸國存在,這雖然使他們的控制區大增,但實力有所削弱。”
“費迪南陛下與凱瑟琳王后打算說服吉亞尼德王朝的伊本·瓦德改為向卡斯蒂利亞臣服,之後聯合進攻哈斯夫王朝,迫使阿樸杜勒·法里斯向卡斯蒂利亞臣服。之後再想方設法完全吞併吉亞尼德王朝,將阿爾及爾等地變為直轄地。之後,就將阿爾及爾等地與突尼西亞作為嫁妝。”
“可是,哈斯夫王朝仍然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