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指著蘇伊士這個地方說道:“陛下由此可以得知,從卡斯蒂利亞到大明,只有埃及這一段是陸路,其他都是水路。一旦控制埃及,在蘇伊士修建軌道,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
“費迪南王子沒有考慮過在這裡開挖運河麼?”允熥問道。
“費迪南王子當然考慮過,但因為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的前車之鑑,修建運河需要謹慎,所以打算先修建軌道,之後進行認真仔細的測量,是否能夠修建運河。”克拉維約回答。
允熥將大明探測的印度洋地圖拿了出來。允熥並沒有像前世的朱棣那樣搞出規模浩大的下西洋船隊,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對印度洋進行探索。他在好幾年之前就已經派出水師人員坐商人的船去印度,又單獨派出過小規模船隊在印度洋上探索。到目前為止,馬爾地夫以東水域已經基本探索完畢,至少已經找到了派出船隊去印度西海岸最合適的路線。馬爾地夫以西的水域雖然探索的不太清楚,很多探索船被大食海盜消滅了,但大概情形也是知道的,只是距離不知道。
允熥將兩幅地圖拼接到一起,頓時,一張完整的,從大明到卡斯蒂利亞、從北緯5º至北緯45º,涵蓋此時這個世界上所有重要地方的地圖出現了。
克拉維約的眼睛一下就亮了。但看了幾眼就不敢再看。他知道,這幅印度洋的地圖珍貴異常,他這個剛剛投靠大明不久的外族人最好還是不要多看。
“你向朕介紹一番埃及的情形。”允熥又道。
“陛下,埃及的歷史很悠久,但後來,大約是唐代前中期被來自天方半島的天方教徒征服,絕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成為了天方教徒。但其實在天方教徒崛起前,埃及是十字教徒的聚集地,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十字教徒。”克拉維約先說道。
允熥笑了笑。克拉維約這話當然是為十字教吹噓,但並不是假話,至少據他所知不是假話。
“這個地方的人習慣使用從中亞地區購買的奴隸當兵。但這些奴隸不會一直順從。一部分奴隸在軍中獲得高位後,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因掌權者是奴隸出身,所以叫做馬穆魯克王朝。馬穆魯克在大食人的語言中就是奴隸的意思。”
“馬穆魯克王朝一開始非常強大,擊敗了想要入侵埃及的蒙古人,奪取了許多十字教徒的地方,使得現在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沒有十字教徒的國家。但從幾十年之前開始,繼位的國王都是昏庸無能之人,又在建業三年被帖木兒汗國沉重打擊,國力衰弱。我與吉哈諾交談的時候,也提到了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情況。他說現在馬穆魯克王朝仍然沒能恢復強大,國力弱小。”
在克拉維約介紹的時候允熥只是靜靜地聽著,沒有發表意見。他前世作為非歷史專業的人,對於這一時期天方教的歷史,除了帖木兒汗國其他一無所知,只能聽取克拉維約的介紹。一直到他說完了,允熥又認真翻看了一會兒地圖,才說道:“克卿,你認為,是否應當與卡斯蒂利亞結盟,控制埃及?”
“陛下,臣認為,控制埃及對於大明是有好處的。但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先要做的事控制印度。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大明距離埃及太遠了,投放一隻軍隊過去得不償失。但印度處於從大明到埃及的中間,如果能控制印度,從印度出發前往埃及,就不太遙遠了,也不至於發生出兵打敗馬穆魯克王朝後卻被卡斯蒂利亞王國佔便宜的事情。在控制印度後才能考慮是否控制埃及。”克拉維約斟酌著說道。
“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控制埃及只是結盟的目的之一,你單獨說一說對是否應當結盟的意見。”允熥又道。
“這,臣認為,如果不用來合作控制埃及或其他商路,結盟對於兩國來說都沒有意義。大明與卡斯蒂利亞距離太遠了,可以說是全世界距離最遠的兩個國家,雖然意味著大明與卡斯蒂利亞王國不會有衝突,甚至連產生衝突的可能都沒有,但結盟也沒有意義。”
允熥又一遍翻開地圖一遍想了一會兒,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吩咐克拉維約退下。可就在他退下前,允熥忽然又道:“聯姻之事,讓大明嫁公主萬萬不能;但如果卡斯蒂利亞國願意將公主嫁到大明,朕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