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還隱隱約約想到一件事情,一件讓他感覺很恐慌的事情。這樣一來,他就更加不願意對攝政王與王后表達感謝了。
“你說的不錯。這件要求你的事情,確實非常重要。”吉哈諾一字一句的說道“費迪南王子與凱瑟琳王后,希望向明國的皇帝求親,將明國的公主嫁給胡安陛下。同時,兩國出兵,奪取或控制埃及;之後在埃及最狹窄的地方,也就是蘇伊士一帶,修建一條連線地中海與紅海的軌道,甚至將來開挖一條運河,徹底打通海上絲綢之路。”
“我就知道是這兩件事。”克拉維約長嘆一聲,說道。這兩件事正是他猜測的事情。
歐洲國家是非常習慣於聯姻的,只要有與某一國增近關係的想法,就會提出聯姻的請求。而且這種聯姻對於嫁女兒的國家並不吃虧,因為歐洲的文化習俗,只要正式成婚的王后生下孩子,不論男女,不論賢愚,甚至天生是個傻子,也會是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現在胡安陛下沒有兄弟姐妹,王后的孩子必定會繼承王位。不管將來國王有多少情婦,有多少私生子,都無法影響王后的孩子的繼承權;即使這些私生子把王后的孩子謀害了,也是由國王血緣最親近的侄子/外甥繼承王位,輪不到私生子。
奪取埃及,也是現在最符合卡斯蒂利亞國家利益的事情。橫跨整個大陸的商路重新打通,使每一個歐洲商人都興奮不已,所有入股黑海里海貿易公司的人都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有人資產翻了十倍以上。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經營明歐貿易的商人又重新變得不滿足,他們希望從大明販運商品到歐洲的成本更低一些,以使得他們能賺到的錢更多一些。可現在的這條商路單是在大明國內的運輸路線就很長很長,想要在伏爾加河與頓河之間修建的運河經過實際測量,發現兩條河的河面有高度差,成本會非常高昂。也就是說,這條商路的運輸成本已經難以降低了;至於購買成本,呵呵,從大明手裡搶劫,呵呵。
去北方探索新航路的探險隊早就派出過很多了,但至今沒有發現,精明的商人也不會將希望寄託在未知的事情上,他們仔細研究來研究去,發現運輸成本更低的商路卡斯蒂利亞,就只有打通埃及了。
埃及處在亞洲與非洲的交界處,北面是地中海,東面是紅海,無論是從地中海前往歐洲其他地方,還是從紅海前往大明,中間都沒有陸地阻隔,可以全程使用海運,而海運眾所周知是成本最低的一種運輸方式;與此同時,隔絕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地峽又是那麼狹窄,即使不能修建運河,陸路運輸長度也很短。綜合來看,成本比現在的航路要低。
早在1406年,恩裡克三世生前,就親自研究過佔領或控制埃及的方案,雖然由於他本人病死以及胡安二世繼位初期的動盪使得這個方案被擱置,但去年1410年,攝政的費迪南王子又重新將這個方案撿起來。
但他馬上發現實現這個方案的困難之處。首先,以卡斯蒂利亞的國力,即使是聯合阿拉貢王國的國力,也沒有把握奪取或控制埃及;其次,如果聯合威尼斯、熱那亞兩個海軍強大的共和國,倒是有了獲勝的把握,但他們三個國家必定也都想獨佔蘇伊士,在同埃及的政權交戰時不會出全力,儘量讓盟友多損失,以便在戰後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三國聯軍能發揮的戰鬥力也很不好說。
費迪南王子正在發愁的時候,凱瑟琳王后聽說了這件事,就對他說道“既然威尼斯與熱那亞這兩個共和國不可靠,就找更可靠的盟友。”
“可靠的盟友倒是有很多,但這些國家的實力都不強。”費迪南王子說道。
“你不要將目光只侷限在歐洲。要考慮,打通這條航線,除了歐洲國家,還有哪個國家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控制印度洋的國家!”費迪南王子的眼睛頓時亮了。“尋求控制印度洋的國家合作,之後一國控制航路的一半,誰也不吃虧,誰也威脅不到另一方的利益,真是好想法。”
他與凱瑟琳王后隨即將吉哈諾等出使過東方的使者都叫來,詢問哪個國家控制著印度洋。出乎他們預料,所有的人都說“明國擁有東方最強大的海軍,明國的商人已經控制了從印度東海岸到明國本土的航線。而且在我們看來,明國商人之所以不控制從印度西海岸到紅海的航線,是因為對他們來說利潤低,不合算,而非不能。”
“我真的沒想到,明國在擁有全世界最強大陸軍的情況下,還能維持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不過這樣一來就更好了,只要這條航路打通,從東方運來的貨物成本能壓到最低。就派人與明國結盟,打通這條航路。”費迪南王子說道。
但他隨即意識到一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因為明國是東方海軍最強大的國家,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與明國結盟;但對於明國來說卻不是如此。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海軍比我國差不了多少,明國完全可以選擇這兩個國家中的一個結盟,至少用這兩個國家來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如何讓明國不這樣做呢?”
“想要讓明國不用有利條件爭取更好的結盟條件是不可能的,明國皇帝又不傻;但只讓明國與我國結盟,是有辦法的。”
凱瑟琳王后說道“第一,卡斯蒂利亞是君主制國家,威尼斯與熱那亞是共和國,而明國也是君主制國家,君主制國家天生就與君主制國家更親近,作為一個國君,尤其是明國皇帝這樣的獨裁者,肯定不會喜歡共和國。第二,就是咱們可以提出聯姻。君主國與共和國是沒法聯姻的。有這兩個長處,只要咱們開出的條件不比兩個共和國差太多,明國皇帝一定會選擇與卡斯蒂利亞聯盟。”
“而且,還有第三點。我不知你是否還記得,吉哈諾兩次從東方返回,都提到了明國皇帝會說英語,而且英語是他會說的唯一一種歐洲語言。我想來想去,覺得他會說英語唯一的一種可能就是駐紮在羅德島的騎士團中來自英格蘭的騎士有人私下去了明國,成為明國皇帝的老師,但沒有返回。”
“而我,恰恰是一個英格蘭人。我可以從英格蘭找來貴族作為副使,代表英格蘭出使大明。明國皇帝聽到熟悉的英語必定心生好感;這個使者再建議明國與卡斯蒂利亞結盟,他更容易答應,這就又是一個長處。”
“好。咱們有這三個長處,已經足夠了。我馬上派吉哈諾再次出使大明,商談聯姻與奪取埃及打通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