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 (1 / 2)

猝然響起的“咚咚咚”的聲音,不僅驚動了正在說話的方法與明良,同時也驚動了所有正在從奉天殿向外走的官員。眾人要麼楞在原地,要麼快走幾步來到金水河外,想要瞧瞧到底是誰敲響了登聞鼓。

也無怪眾人這樣驚奇。太祖朱元璋即位後設計登聞鼓,其目的是給遇到冤情走投無路的百姓一個最後的伸冤機會,必須是關係軍國大事或者奇冤慘情無門可告的才許敲登聞鼓,一般事情是不受理的;不僅不受理,反而要對告狀的百姓處以杖刑。

登聞鼓附近每日都有輪值御史和錦衣衛軍士,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擺設,據說是天下清平,沒那麼多慘絕人寰的冤案。實際上有過小心翼翼的百姓到這打聽,得知告御狀萬一告不準還得挨杖刑,便被嚇退。即使在洪武年間,也沒敲響過幾次。正因為登聞鼓很少被敲響,所以當在場的官員聽到它被敲響的聲音後,才這樣驚奇。誰都想一探究竟。

因剛剛才下朝,輪值的御史還沒有到登聞鼓這裡當班,這裡只有幾個錦衣衛軍士把守。這幾人一愣,隨即上前將敲響登聞鼓之人包圍起來,盤問起他們姓甚名誰、年齡姓別、籍貫何處、有何冤情……。在這冬春之交的寒冷時候,敲響登聞鼓的苦主被七嘴八舌問的滿頭熱汗。她緊張的下意識轉身張望,卻又發現身後不知何時站了一圈冠帶齊全的官員,高矮胖瘦老少品級各異。

映入一干官員眼中的苦主,是一大一小兩個人。大的是個大約雙十年華的少婦,雖然捂得嚴嚴實實,但能看出幾分秀麗姣好;小的是個才五六歲的男娃,緊緊拉著少婦的衣襟。見到這二人,在場的官員頓時心生憐憫之意。

“臻善(明良字),你上去問問,她們有何冤情。”已經拉著明良過來圍觀的方法對他說道。

“今日又不是我當班,怎麼讓我去問。”明良小聲抱怨一句,還是上前一步去詢問。今日當班的張御史年紀大了,腿腳不好,還在後面慢慢走著呢,沒有十分八分走不過來,現在圍了這麼多人,讓苦主在這裡等十分鐘可不合適。

“本官河南道監察御史明良,今曰當班的張御史已經在前面進宮,本官為他同道,便代為詢問。不知兩位有何冤情陳述?可速速道來。”

那秀麗弱女子囁喏惶恐,孩童卻是膽大,開口道“我要狀告蘇州知府趙巖,他徇私枉法抓了我爹爹與幾位叔叔!”

“蘇州知府?”一聽到這個名字,剎那間明良的臉色就變得不好看起來,目光閃爍,似乎要說什麼。但在他的話出口之前,圍了一圈的官員就紛紛議論起來“是蘇州府的事情,並非是京城之事。”

“從蘇州府奔波數百里來到京城敲登聞鼓,多半是真的有冤情。”

“是啊,我也覺得是真的有冤,不然這麼遠的路一婦一孺如何能夠奔波?”

方法也說道“你問問他們有何冤情。”

“登聞鼓非有大事不得動用,非狀告無門不會受理!你等可有奇冤不得辨明?若僅是平常事,可赴有司衙門,念你等婦孺無知,免去杖刑!”明良喝問道。

聽到他這話,方法的眉頭一皺。這話按理也不算錯,但面對婦孺顯得太生硬了。而且若是這一婦一孺膽小,被嚇得不敢說話怎麼辦?他隨即看向婦孺。

依舊是那孩童回答,口齒清晰,令人暗暗稱奇。“蘇州知府趙巖聲稱我父親與幾位叔叔在不同地方殺了不同的人,將我父親與幾位叔叔抓進衙門,要定我父親與幾位叔叔死罪。祖宗遺訓,凡是我家的人都要學聖人之言,即使一人失手殺了人,又豈會短短兩個月就再次犯下人命案?”

“可這官兒卻不從常理考量,也不聽我家辯解,只聽本地惡霸一面之詞,嚴刑拷打,至今尚在監中不得發落。家母領著我去蘇松道告,不受理;去刑部告,刑部的老爺說這幾個案子尚未判決,待蘇州府報上來後再說,也是不受理。敢問老爺,還可去哪裡?”

‘聽起來這好像是蘇松道與刑部都袒護蘇州知府,若真是如此,也算得上是狀告無門,更何況還是人命官司。’

‘而且一家幾個人兩個月內接連犯下殺人罪也確實非常奇怪,有冤的可能極大。’眾人紛紛想著。

此時值登聞鼓的錦衣衛的首領校尉走到明良身邊,抱拳問道“如何處置,還請御史大人示下。”這個錦衣衛校尉還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知如何處置。

“按照規矩,待今日當值的張御史前來後,由他帶到都察院細問,讓苦主寫下供詞呈報陛下御覽。”明良決定公事公辦,而且自己儘量脫開身不要摻和。

那孩童卻又叫起來“不去都察院!聽我爹說,還有都察院的御史是那知府的同黨,去了也是互相包庇!為救爹爹與叔叔,我要去別的能管此事的衙門!”

圍觀的官員更加驚異好聰明的小孩子,這次說不得要成就一起孝子救父的佳話。

中國古代很欣賞神童,甘羅十二歲做宰相,駱賓王七歲成詩的典故歷代傳唱;孝行又是當今最被人讚頌的價值觀,這小孩兩者兼有,絕對是正面典型。

“這,與官員有關的案子就是由都察院審理,哪裡還有其他衙門?”方法說道“就是內閣,也無此權力。”

“我聽說一個叫做錦衣衛的衙門,威權極重,無人不怕,又專愛與文官作對,肯定不會包庇蘇州知府,就讓錦衣衛審理。”孩童又道。

聽到這話,在場的官員大多變得有些不太高興。錦衣衛一向是文官討厭的衙門,孩童卻指名要錦衣衛審理,太傷他們作為文官的尊嚴了。頓時有人就想說什麼。

“好,既然你這孩子願意由我錦衣衛審理,就由錦衣衛審理。”可錦衣衛校尉卻笑著答應了,又對其餘軍士吩咐道“你們將詞狀與苦主一起送往鎮撫司,不得有誤!”

“是。”軍士答應一聲,分出二人護著婦孺向鎮撫司趕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