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宗明天下> 第1300章 為什麼要推行簡體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00章 為什麼要推行簡體字 (2 / 2)

他說完這句話,覺得太過於生硬,又忙補充道:“陛下,臣並非是說完全不能簡化。歷代已經有許多人寫過俗體字,其中字型較為優美、使用人數眾多的俗體字可以確定為朝廷的正體字,但絕不能全部簡化。”

在他說過這番話之後,又有幾名文臣起身說了與茹類似的話。之後就再無人說話了。

允適才除了餘請示的時候說了句話之外一直沒有出言,此時見無人再發言,說道:“若是對文字進行簡化,能夠降低學習文字的難度,容易學習辨認,諸位愛卿以為然否?”

“陛下,現今之文字,雖然筆畫較多,但因藉助字型、偏旁等也十分容易辨認。”茹又道。

“你胡扯!”餘馬上說道:“那是對你們這種已經認識了幾千個字的人來說,對於我們這些識字不多,或者乾脆新學字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容易辨認!”

他隨即又道:“臣失禮,請陛下恕罪。但臣實在覺得茹尚書所言是錯的,就忍不住說了出來。”

“念愛卿初犯,就罰愛卿過一會兒打掃奉天殿前的空場。”允馬上說道。

“臣遵旨。”餘行禮道。

用快刀斬亂麻之勢將‘君前失禮’這件事解決後,允繼續說道:“諸位愛卿是否承認對文字進行簡化能夠降低學習文字的難度?”

見無人說話,允繼續說道:“自古以來,所有聖人,不論孔子、孟子亦或是其它諸人,都以教化萬民為己任。所以諸位聖人都想盡辦法如何教化萬民。”

“所謂識字而明理。在朕看來,沒有任何事情比讓更多的人識字更能教化萬民的,而簡化文字能降低學習文字的難度,因此也會讓更多的人識字,所以朕心意已決,從即日起設立‘文字簡化司’,為內閣下屬一臨時差遣,由冬輔官、翰林院學士解縉為掌事,負責此事。”

“陛下,不可!”茹又站起來說道:“不可這般輕率簡化文字!”

允看著他激動的臉,忽然感覺一陣厭惡。他們真的是出於公心,所以反對簡化文字麼?這樣的人或許有,但茹絕對不是。大多數人,都是出於私心,或者就是糊塗蛋。

之所以他們,這些文人士大夫們,反對簡化文字,是因為他們其實不想讓太多的人認識文字;而之所以他們不想讓太多的人認識文字,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

因為如果認識字的人極少,認識字的人都會受到額外的尊敬,也會在社會上獲得一些優待和特權;如果認識字的人多了,大多數人都認識字了,認識字的人就不會有額外的尊敬、優待和特權了,對原本認識字的文人士大夫來說就是損失。他們為了不讓自己有所損失,就拼命反對文字的廣泛傳播,反對太多人認識字!

魯迅先生曾對此有過絕妙的諷刺。《門外雜談》第六章:於是文字成為奇貨了。‘文字在人民間萌芽,後來卻一定為特權者所收攬。據《易經》的作者所推測,“上古結繩而治”,則連結繩就已是治人者的東西。待到落在巫史的手裡的時候,更不必說了,他們都是酋長之下,萬民之上的人。社會改變下去,學習文字的人們的範圍也擴大起來,但大抵限於特權者。至於平民,那是不識字的,並非缺少學費,只因為限於資格,他不配。而且連書籍也看不見。中國在刻版還未發達的時候,有一部好書,往往是“藏之秘閣,副在三館”,連做了士子,也還是不知道寫著什麼的。

因為文字是特權者的東西,所以它就有了尊嚴性,並且有了神秘性。中國的字,到現在還很尊嚴,我們在牆壁上,就常常看見掛著寫上“敬惜字紙”的簍子;至於符的驅邪治病,那就靠了它的神秘性的。文字既然含著尊嚴性,那麼,知道文字,這人也就連帶的尊嚴起來了。新的尊嚴者日出不窮,對於舊的尊嚴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們一多,也會損傷神秘性的。符的威力,就因為這好像是字的東西,除道士以外,誰也不認識的緣故。所以,對於文字,他們一定要把持。’

當然,這些只是允為什麼會厭惡茹的緣故,若僅僅是厭惡文人士大夫,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他才不會費勁要推行簡化字。對允來說,實行簡化字至少有三點好處,正是因為這三點好處,他才要推行簡化字。

第一點,就是他可以少寫很多筆畫。允作為一個從實行簡化字的時代來到大明的人,在一開始學習原本漢字的時候是極為痛苦的。認字倒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但寫起來太費勁了。歷史上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學家、反清復明支持者呂留良曾經在給黃宗羲的書信中寫到:“自喜用俗字抄書,雲可省工夫一半。”

呂留良可是大明的忠臣,後來因為《明史》案被滿門抄斬,屍體從棺材裡刨出來抽上一百鞭子,絕對沒有受到滿清的毒化,他都很討厭當時的正規文字要用和後世簡化字差不多的俗體字,從小寫慣了簡化字的允有多討厭就不必說了。

其二,是可以更快的速度讓文字在民間傳播,讓文盲更少些,促進社會更快發展。事實已經證明,文盲越少的國家文明程度越高,社會發展的越快。因為許多工作都需要識字的人,只是原來因為識字的人少所以顯得工作少,只要識字的人變多,相應的產業就會增加,促使整個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發展的快,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都是有好處的。即使對於允來說也有好處。

其三,就是對允的好處。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此時的儒家已經從一門單純的學說或思想,變成了類似於宗教的東西,孔子的地位就相當於十字教或天方教中的上帝、真主,所有讀書做官的人都是儒教徒。自然,儒教即使是一門宗教它也是多神教,對社會的禁錮沒有西方的一神教那麼重,但也已經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更令人噁心的是,儒教已經開始和西方的一神宗教一樣,開始壟斷知識。歐洲的中世紀,就連許多貴族都不認識字,更不必提普通人了,能夠大規模提供識字人才的只有教會的修道院,各個國家的國君和貴族也只能藉助教會的教士來統治轄地,最後導致教會至高,成為實際統治者。

在中國也是一樣。儒教壟斷了知識,使得皇帝為了治理國家必須任用儒學人才。當然,因為儒教是多神教,表面上對於皇帝權力的限制不明顯,皇帝想殺誰就殺誰,但實際上是儒教將皇帝也納入了教會體系,即使是皇帝也必須遵從儒教的這一套規矩。

如果允像宋代的皇帝那樣選擇與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那麼這也沒什麼,不會影響他的利益;但允和歐洲的君主一樣,選擇了與貴族共治天下,類似於西方教會的儒教也就成了絆腳石。

他可以允許儒教繼續存在,但不能以孔子、孟子或者其他什麼人的思想為實際上的指導思想,必須以他,或者所有的宗室子弟、貴族階級的共同思想為實際上的指導思想。正如英格蘭王室收回權力是以廢除羅馬教廷的統治地位、設立英格蘭國教為標誌,允要想實現與貴族共治天下,就必須打破現在的儒教體系。

而打破現在的儒教體系最好的辦法就是普及文字。文字普及了,但國家需要的官位就這麼多,很多人就沒法當官,只能在社會上找工作。而儒教徒都是做官和預備做官的人,這些對做官絕望但識字的人就不會儒教徒。隨著這樣的人增多,儒教徒在讀書人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儒教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小,等於是不戰而勝之。對儒教不戰而勝之後,允設想的與貴族共治天下就能實現,就能更好的維持大明的統治,所以對他有好處。

基於以上幾點理由,所以他要推行簡體字。 2k閱讀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