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份奏摺是中書舍人薛熙揚所進,內容與《大明大典》有關。他在奏摺上請求陛下推動一事:簡化文字。”李仁說道。
簡化文字,這事實在是太大了。雖然自古以來文字一直在變化,但除了秦始皇‘書同文’那一次之外,都是民間自發發生的,而且變化也不大,大多數文字從秦始皇時期開始,一直到此時的雖有所差別,但都能認出來。
可薛熙揚在奏摺中建議由國家組織全天下的文人,對所有筆畫較多的文字進行簡化,而且之後在全天下推廣。李仁僅憑想象就能知道這是個多大的工程,又會引起多大的反對,就像歷史上秦始皇‘書同文’一樣遭到反對。而且秦始皇‘書同文’好歹統一了原本東方國家的文字,方便了交流,只在秦代被罵了一代,後世都是讚頌的;但薛熙揚的這個建議起不到這樣的作用,反對之聲也會更多。
李仁僅僅想到這些,臉上都不自覺的現出來苦惱的神情。
允熥聽了李仁的話卻沒多少反應,只是抬起頭來對李仁道:“你將他的奏摺讀一遍,朕聽聽他建議推行文字簡化的理由。”
李仁將奏摺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薛熙揚在奏摺中提出了三點推行文字簡化的理由。第一點是現在許多文字太過於複雜,剛剛啟蒙的童子學習起來很困難;
第二點是因為很多文字寫起來很困難,所以民間私下裡簡化的事情也不少,甚至前代許多書畫家的書法都用自行簡化的文字來書寫。與其讓民間自行簡化,不如朝廷統一進行簡化;
其三就是現在的文字筆畫眾多,書寫起來也很困難,在編纂《大明大典》的過程中許多負責抄寫之人都有過抄寫錯誤的情形,這一頁紙只能全部廢掉,之前寫的字都白寫了。若是剛寫幾個字還好說,若是已經寫了滿滿一頁太可惜了。
允熥聽完後沒有立刻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是問李仁道:“愛卿覺得如何?是贊同簡化文字還是反對?”
“陛下,臣以為,有些文字確實筆畫太過繁雜,不要說剛剛啟蒙的童子,就是臣也得認真的寫才能保證不寫錯,簡化確實有好處。”
“但臣以為此事還是應當慎重。文字乃是數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自從秦代已來都未有過大變化,貿然改變會引起許多人反對。而且現在的文字字型優美,也適合書寫,貿然簡化恐怕會破壞了字型。所以臣認為應當慎重。”李仁斟酌著說道。
其實他本人基本上反對簡化文字的。雖然現在的文字寫起來確實很複雜,但他們這種文人都是寫慣了文字的,反正他們不從事抄寫的工作,不過是票擬奏摺,寫寫書信,也不在意筆畫多些少些。
而且他們已經對現在的文字習慣了,若是貿然簡化他們肯定不習慣,會寫錯字,他們可不願意寫錯字好像自己是個初學者使得。所以反對。
但是,薛熙揚是什麼人,是皇帝的內弟,當今皇后的親弟弟,他上的奏摺,受到允熥指使的可能不小。作為輔官這樣的內朝官員,需要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與皇帝頂著幹,所以在不能確定皇帝真實意思之前可不能說確定的話,就這麼模稜兩可的回答。
他這個回答自然也在允熥的預料之中。允熥對此也沒有進行評價,只是吩咐盧義:“你派人將這份奏摺抄寫幾份,而且派人去請京城除警察分署、上元、江寧二縣外所有衙門的掌印官,和都察院的掌道御史前來宮裡,朕要與他們議論一下此事。”
“是,官家。”盧義答應一聲接過奏摺退下了。允熥又轉過頭來,和李仁議論了幾句昨日他票擬的兩個奏摺,也讓他退下了。
不多時,衙門就在皇宮門口的幾人來到宮裡;又過了一會兒,所有人都到了乾清宮。
允熥命人搬來許多椅子讓他們坐下,命小宦官每人給了一份奏摺,說道:“此事朕請諸位愛卿議一議,是否應當推行文字簡化?”